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新浪财经上海站 时行工作室
盛夏的公募人事变动总折射着行业冷暖的微妙变迁。
2025年医药主题基金以厚积薄发之势领跑市场,市场上涌现多只翻倍基。
截至8月1日,储可凡与单林共同管理的永赢医药创新智选C(015916)更以112.70%的年内收益高居行业前列。
其成功源于对创新药产业周期的精准捕捉——重仓股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企业依托全球化临床进展与商业化能力,推动基金二季度净值增长超27%,远超同期基准1.56%的涨幅。
当产业红利进入集中释放期,基金经理的进退便成为观察行业脉动的关键窗口。

正值业绩巅峰之际,永赢基金于8月1日突然公告:基金经理储可凡因“内部工作安排”离任,未转任其他岗位,其管理的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由单林单独接管。
储可凡的清华学术背景(应用统计硕士)与中银国际证券履历,使其在量化与主动投资的结合上颇具优势。
目前名下在管基金只有与钱厚翔共同管理的科创增强ETF,该基金规模仅为0.40亿,成立才刚一个月的时间。
choice平台显示,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近一年最大回撤-15.52%,低于行业均值,风险收益比显著领先。

一方面,永赢医药创新智选25年二季报显示,规模激增至27.05亿元,储可凡的任职年化回报高达100.83%,其高度聚焦港股与科创板创新药企的策略功不可没,前十大重仓占比近年维持在70%以上;
另一方面,她2024年卸任的永赢消费龙头智选混合任职回报却亏损30.81%,凸显能力圈与行业贝塔的深度绑定。
这种反差印证了她的投资框架特质——“守正出奇”策略在医药赛道大放异彩,即以商业化清晰的龙头为盾,技术突破型标的为矛,却在消费领域遭遇滑铁卢。
正因如此,卸任时机引发诸多猜测:是功成身退的主动选择,还是投研分歧下的被动离场?
人事变动的背景,恰是永赢基金战略转型的缩影。
截至6月30日,这家管理规模5434.98亿元的银行系机构,正面临规模狂奔与投研阵痛的矛盾。
据wind数据显示,近一年10位基金经理离任、11位新人补位的更替频率,远高于行业均值,导致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仅3.37年,显著低于行业4.89年的水平。
频繁变动背后是业绩的剧烈波动:2869亿元的债券类产品规模,占比达52%的“偏科”格局下,更是面临着晏青等老将离任带来的波动和折损。
公司一面迎来原贝莱德副总洪霞担任高级顾问,试图强化国际业务布局;另一面权益核心人物李永兴等资深舵手离去,年轻化管理层与投研的困境显露无遗。
后续该“明星基金”发展如何,市场将持续关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