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郑玮

  编辑丨陈洁

  截至目前,全国31省份经济半年报已全部出炉。

  区域情况看,2025年上半年,东部省份整体经济总量仍然保持领先优势,中部省份则在经济增速上颇为亮眼。具体看,2025年1—6月,广东、江苏、山东三省GDP总量仍然位居全国前三,分别达到68725.4亿元、66967.8亿元和50046亿元。从上半年经济增速上看,西藏、甘肃和湖北表现突出,排名全国前三位。

  产业动能看,2025年上半年,工业成为全国多个省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南方财经记者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全国共有江苏、山东、浙江、四川等27个省份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跑赢”区域GDP增速。其中,装备制造业及汽车、电子等行业表现亮眼,广东、湖北等省份的锂离子电池、工业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实现两位数以上正增长。

  从头部经济大省的半年报中可以看见,在持续变化的全球经济形势下,各地正在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期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更多发展空间。

  粤苏鲁总量领跑

  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全国31省份经济版图与一季度基本保持一致,GDP前10省份未出现新变化,东部省份整体经济总量仍然保持领先优势。

  其中,广东GDP总量仍然领跑全国。2025年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25.40亿元。江苏、山东两省紧随其后,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66967.8亿元、5004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5.7%、5.6%。

  除头部三省外,2025年上半年,浙江、福建、北京、河北等东部省份经济总量也保持相对稳定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5004亿元、27996.57亿元、25029.2亿元和22965.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5.8%、5.7%、5.5%和5.4%,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3%)。

  其中,福建、北京从2024年、2025年一季度到2025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均保持稳步增长,福建GDP增速由5.5%提高至5.7%,北京GDP增速由5.2%提高至5.5%。

  进一步看,消费及工业增长为福建提供了关键支撑。2025年上半年,福建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560.88亿元,同比增长6.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同期,福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

  北京的增长底气则来自投资与工业。2025年上半年,北京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4.1%,其中反映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设备购置投资增长99.0%,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在东部省份稳定增长的同时,中部省份也在经济增速上给出亮眼表现。

  其中,2025年上半年,湖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9642.61亿元,同比增长6.2%,超过全国平均增速(5.3%)0.9个百分点,GDP增幅位居全国第三、领跑中部省份。从“三驾马车”看,2025年1—6月,湖北的消费、投资、出口增速均超过GDP增速,其中出口表现尤为亮眼。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湖北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出口总额增长38.5%,其中湖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32.6%,占进出口总额的54.9%,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同期,湖北交出的“工业成绩单”也颇为可观。2025年上半年,湖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7.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7.5%。

  新兴产业成增长“新势力”

  从全国各区域代表性省份的经济半年报中可以看出,2025年上半年,工业为多地经济增长提供了关键牵引力。

  南方财经记者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全国共有江苏、山东、浙江、四川等27个省份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跑赢区域GDP增速。其中,在GDP总量位列全国前十的省份中,有3个省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突破8%,分别是福建、河南和湖南。

  从各省披露的工业数据看,装备制造业及汽车、电子等行业表现亮眼,与此同时广东、湖北等省份的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等高技术产品产量也实现两位数以上正增长。

  其中,装备制造业是上半年毫无疑问的“压舱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占全部规上工业的35.5%,较去年提高0.9个百分点。

  从省级表现看,福建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2%,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同期,湖南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比规模工业增速快4.0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4.0个百分点。山东上半年装备制造业也保持较快增长,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13.0%,高于全部规上工业5.3个百分点,上拉全省工业增速3.2个百分点。

  在宏观数据的“高歌猛进”背后,企业感受更为细致。作为主营注塑机、压铸机、橡胶注射成型机、机器人自动化集成系统等系列产品的装备制造企业,广东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简称:伊之密)智能制造顾问陈洪锦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伊之密成立二十多年来基本保持年均17%的增长速度,但今年5—7月间感到一定压力。

  “我们下游客户覆盖家电、医疗、食品、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多个行业,4月的‘关税风暴’可能导致客户订单有所缩减,现在相关影响才传导到我们这里。但近期我们也感觉到订单正在慢慢回暖,对下半年的发展预期是有信心的,今年全年与去年相比,我们预计应该还是能实现增长。”陈洪锦表示。

  除装备制造业外,2025年上半年不少省份的汽车产业也贡献了亮眼表现。

  作为“中部第一省”,河南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生产带动相关产业高速增长。在郑州、中州时代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下,上半年河南全省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5%、21.2%。

  同期,陕西在2025年1—6月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也实现同比增长27.9%,其中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5.2%,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0.3%,支撑2025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9.2%。

  值得注意的是,在依靠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传统产业“压舱”的同时,不少省份也在加力发展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兴产业,为区域产业整体发展寻找新动能、新支点。

  广东2025年1—6月的高技术产品产量就实现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4.7%、42.2%、34.0%、23.0%、58.2%。

  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工业机器人行业目前正在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周期,其技术应用场景的推广将对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效率的提高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广东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未来可通过打造示范应用场景进一步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

  “比如,一方面聚焦高价值领域,建立分级场景清单,降低中小企业应用门槛,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建立机器人应用示范线,推动机器人在中高端重点领域需求侧部署。”孙志强表示。

  对广东来说,更关键的一步或许在于,能否依托这些前沿技术产业,带动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超七成的传统产业完成转型,从而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

  除广东外,2025年上半年,湖北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也实现增长14.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7.5%。其中,锂离子电池、电子元件、计算机整机、光纤、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分别增长62.1%、53.0%、31.5%、25.7%、21.5%。

  面对持续变化的全球经济形势,各省都在寻找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寻求更多新的发展支点,新兴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