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消息,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近日表示,根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最新研讨会的共识,雅江工程预计特钢总需求量将达400万-600万吨,相当于2024年全国粗钢产量的1.2%,其中中厚板、高牌号硅钢、不锈钢及耐蚀高强结构钢为核心品类。这一规模远超三峡工程59万吨的用钢量。

  此外,陈雷鸣指出,高端特种钢将成雅江工程主力,雅江工程对钢材的需求呈现显著的“特种化、高强度、长寿命”特征,核心品类需求明确。这些高端特种钢的主要性能就是抗撕裂、抗腐蚀、抗泥沙冲刷、抗强紫外线辐射等。

  陈雷鸣谈到,极端环境驱动的特殊性能需求包括:超低温韧性:引水隧洞螺纹钢、压力管道钢板需在-40℃环境下保持高韧性,传统钢材易脆裂;耐腐蚀寿命倍增:转轮用不锈钢需抵抗高腐蚀性水质及泥沙冲刷50年以上,较三峡标准提升30%;低碳约束:主体结构钢材碳足迹≤1.8吨CO₂/吨(行业平均2.8吨),倒逼电炉短流程改造。

  他还强调,高原极端环境与工程复杂性对钢材性能及供应链提出前所未有的考验,要突破四大瓶颈,包括:环境适应性攻坚(-50℃超低温韧性、强腐蚀水质应对)、供应链与物流极限挑战、绿色低碳强制约束、技术标准全面升级。  

  陈雷鸣表示,工程要求主体结构钢材碳足迹较行业平均降低35%,倒逼钢企加速短流程改造;压力管道用钢抗拉强度从690兆帕跃至785兆帕级,Z向抗撕裂钢板需求占比达35%,但全国产能仅占中厚板6%,特钢协会正牵头制定GB/T 714-2025新国标,组织“专精特新专家组”攻关定制化研发。

  “十年建设期内,钢材需求将分三阶段释放:初期(2025~2027)以螺纹钢、工程机械用钢为主;中期(2028~2030)中厚板需求达峰值;远期(2035~)绿电产业西迁带动机电设备用钢。这不仅将重塑全球水电钢技术标准,更将推动中国钢铁工业在绿色低碳与高端制造的浪潮中占据全球价值链顶端。”陈雷鸣表示,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对钢铁业的影响远超简单的规模扩张,钢材需求呈现“特种化、高强度、长寿命”三大特征,折射出中国特钢从“跟跑”到“领跑”的质变。(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