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 技术作为晶硅‘皇冠上的明珠’,是单结晶硅时代的终极技术路线,将在光伏行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BC技术已成为行业的共识,也有越来越多的伙伴加入了‘隆基众行者计划’,成为了BC生态重要的一员。”近日,在2025 BC生态创新峰会上,隆基绿能创始人、首席技术官李振国表示。
8月2日,2025 BC生态创新峰会在嘉兴举办。这期间,全球BC生态协同创新中心揭牌,将助力加速BC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近两年来,BC产品有大放异彩之势,越来越多的行业玩家参与到这一技术阵营之中。上述峰会上,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星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阴海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签约加入隆基“众行者计划”,成为BC生态的重要成员,与隆基在共同的创新目标基础上并肩研发、生产,以实现互利共赢。
这一系列项目落地,不仅是BC生态圈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创新协同、共筑BC生态、共赢光伏未来的里程碑。
五年内BC有望与TOPCon平起平坐
在光伏产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BC 技术正成为驱动变革的核心力量。
目前国内光伏电池技术层面,TOPCon技术占据主流,BC相对小众,主要是隆基绿能、爱旭股份、TCL中环等企业在量产推广。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TOPCon的供给不断增加,BC技术的优势逐渐显现。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观察到,目前主流的TOPCon技术已经明显饱和,但是BC技术还有10倍以上的发展空间。他再次强调,单结晶硅电池的终极技术是BC技术。
今年4月,隆基绿能联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德国莱茵TV集团、鉴衡认证中心、爱旭股份,于北京发布了《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当前BC技术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7%,较TOPCon电池量产效率高1.6%,技术成熟度与成本竞争力已直逼传统路线;其理论效率极限29.1%逼近晶硅理论效率天花板。
“BC技术在隆基等企业的带领下,短短的两年内,已经从2023年的8-9GW,增加到去年25GW,今年量产规模在45-50GW,每年大概有两三倍的增长。”沈文忠称,未来BC与TOPCon将平起平坐,三至五年当中,BC可以达到300-400GW的产量。
虽然目前BC产品迈入商业化的公司还较少,但2025年SNEC展会当中,已经有22家企业都展出了BC的组件产品。
沈文忠认为,产业链想要健康永续地发展,一定是适度超前的产业化策略,其中产业的协同是关键。隆基在内的中国光伏企业,随着硅片技术的提升、质量工艺的简化、激光图形化的大规模应用、以及非银金属化的普及应用,都会对BC技术及进一步产业化带来非常多的发展机会。
在行业之中,隆基绿能目前在BC技术上步调较快。2022年行业扩产PERC和TOPCon时,隆基已启动“技术储备计划”转向BC技术;2023年9月,公司确定将BC电池作为未来核心路线。
2024年,隆基实现BC产品出货量超17GW。在经营计划方面,该公司预计到2025年底,其HPBC2.0电池、组件产能将达到50GW。目前,隆基HPBC1.0产线正在全部升级为N型HPBC2.0技术,已投产电池良率达到97%左右。
在当下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光伏行业,隆基绿能坚持以创新破局。在今年的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上,隆基绿能重磅推出了HIBC技术及量产组件产品。HIBC组件功率可突破700W,量产效率高达25.9%,功率密度超过259W/㎡。
同在6月,隆基宣布,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权威认证,其BC电池组件效率突破26%。今年,BC2.0量产线已全线贯通,电池良率达97%,产品已在中国、欧洲、中东非、亚太、拉美等全球市场规模化签单出货。
截至去年年末,隆基绿能已获得各类已授权专利3342项,其中BC电池组件专利超400项。
技术红利不断凸显的背景下,上半年,隆基绿能去年同期相比,将实现减亏24.43亿元到28.43亿元。
“当前,光伏产业正经历深刻转型——从单纯追求规模与成本,转向技术创新、可靠性与环境价值的全面跃升。BC电池技术以其更高转换效率、更优弱光响应及独特美学价值,正成为驱动这一跃升的关键引擎。”李振国提出,隆基坚定选择BC路线,不仅是基于对BC电池技术是未来大势的笃定,更源于其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内核的高度契合。
从“单打独斗” 到“共生共赢”
目前,构建BC生态是释放BC潜力的核心。BC 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涉及材料、设备、工艺等多环节协同,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完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跃迁。通过生态协同,可实现知识产权保护、收益共享,加速技术融合与成果转化,避免行业恶性竞争,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在李振国看来,隆基在BC领域的持续投入,正是为了打通技术产业化的关键路径,为生态伙伴搭建高价值平台。
“我们深知:‘独行者快,众行者远’。唯有协同/联合创新,共享收益和价值,才能将BC的‘高效蓝图’转化为行业的‘普惠现实’。” 李振国在发言中指出。
他提出倡议,以本次峰会为起点,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协同共进”的BC创新生态圈。加速技术融合与成果转化,让创新活力在生态体系中充分涌流。
回溯历史,2023年,隆基正式启动BC生态圈建设。2024年7月,隆基全球分布式研发中心落户嘉兴,同时发布“伙伴+隆基”协同创新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构筑BC生态链。今年6月,隆基在SNEC展会上发布“众行者计划”,进一步筑牢协同创新和生态共赢的坚实底座。
自锚定BC发展目标以来,隆基绿能在协同创新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斐然。截至2025年5月底,隆基已累计与全球191家生态伙伴展开技术对接,与44家合作方达成55项合作,完成23处产业链技术布局,覆盖硅片、电池、组件、系统方案、氢能、生物质、工程技术7大领域。
具体事例来看,深圳市石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隆基在石墨舟联合开发方面既实现了降本提效,又增加了石金科技的新增业务收入;在热场协同创新方面实现耗材模块化、生产标准化,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宝钢股份与隆基研发高强钢边框替代铝边框,提质降本,与隆基共塑零碳未来的材料基石。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隆基绿能集中式产品事业群产品管理中心副总裁陈军说,自六七年前做BC技术以来,最初愿意参加BC共创或协同创新的厂家比较少,因为做平台技术不能快速见效并产生效益。有了协同创新机制后,可以让隆基和合作伙伴产生相互信任的基础,加速推动开发创新。
2024年7月,隆基全球分布式研发中心落户嘉兴,中心聚焦分布式光伏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应用,发掘全球客户对于产品可靠性、艺术性和功能性等多样需求,推动光伏技术的普及和多场景应用。
之所以选定嘉兴,隆基绿能分布式事业群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总裁吕远介绍称,这首先因为长三角有很多光伏的人才;第二,能够形成产业聚集,建立信任后逐步扩大影响,只有一同协作,才可能快速地突破现在的技术难题。
过去,光伏行业曾因 “创新快速公共化” 陷入困境:一项技术突破很快被全行业模仿,创新者难以获得应有的回报,最终导致 “内卷式竞争”。
在李振国眼中,BC技术潜力的充分释放,需要产业链上下游更加紧密的协作与联合创新,既要把BC技术更广泛的推向市场,又要避免重蹈光伏行业过去的覆辙,构建起BC技术护城河,让行业更加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李振国表示,隆基自己本身希望打造的伙伴+隆基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以价值为纽带协同共享、创新共赢,将来要有收益、发展、未来是合作的原则。以规则为保障,以诚信为基础,双向保护、收益共享。
在创新峰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陈志敏也认为,BC技术是光伏的主要发展方向,具有战略意义,利用共筑BC生态、共赢光伏未来峰会积极搭建BC创新平台,构建开放协同共赢的创新生态,展现出引领产业升级的前瞻视野与开放合作的格局担当。
从技术突破到生态共建,从量产落地到全球渗透,BC 技术的崛起不仅承载着光伏效率提升的使命,更重塑着行业协同创新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