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进入2025年,投资者对银行股热情不减。近期,有多家上市银行董监高或股东集体出手,银行股“增持潮”频现。

  8月4日晚间,发布了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权益变动触及1%刻度的提示性公告。根据公告,于2025年7月24日至2025年8月4日期间,以自有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该公司股份750.77万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0.06%。在增持后,南京高持股比例由8.94%增加至9.00%。

  除了股东增持外,近期还有多家上市银行董监高也纷纷“现身”二级市场

  近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该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分别于2025年7月23日至7月25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公司A股股票。

  根据公告,此次增持股票的共有10名董监高,合计买入上海银行44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10.46元至10.70元。按照区间成交价粗略估计,本次增持的总金额合计约为460.24万元至470.8万元。

  具体来看,上海银行党委书记顾建忠本次增持数量最高,共计买入该行10万股。上海银行副董事长、行长施红敏买入6.5万股,副行长胡德斌买入5万股,副行长俞敏华买入5.5万股。公告显示,本次增持的10名董监高人员承诺将所购入的股票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两年。

  “董监高增持行为传递出对银行发展前景、业绩增长以及股价稳定的长期信心,有助于提升银行估值水平,也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健发展。”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受访时表示。

  《金融时报》记者发现,自2019年起至今,上海银行董监高已连续7年增持该行股票,有部分高管的增持金额甚至达到当年薪酬金额的七成。

  除了上述两家银行外,今年以来,还有等多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董监高或重要股东增持计划。

  7月9日,江苏银行发布了董高监等自愿增持该行股份计划实施完毕的相关公告。截至公告日,江苏银行增持主体通过上交所增持该行股份2164.8万股,累计增持金额2427.82万元,占本次增持股份计划金额下限的121.39%。

  于今年4月与6月两度披露增持计划,合计金额预计超过12亿元。其中,该行大股东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发集团”)在2025年1月14日至4月14日期间,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可转债转股的方式,累计增持了8572.46万股该行股份,占该行最新总股本的1.9175%,增持资金合计5.67亿元。

  据了解,国发集团为苏州银行第一大股东,由苏州市财政局100%控股。自去年以来,国发集团已多次增持苏州银行股票。

  “银行大股东增持银行股份,既是看好上市银行发展潜力和前景,也有助于提高自身投资回报。”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看来,部分大股东增持银行股份,提高持股比例,还与大股东自身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有关。

  “从趋势上看,增持计划多集中在银行股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时发布,目的在于传达内部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进一步补充说道,“银行股股息率高、估值低,具备较强的防御属性,当前是中长期资金布局的重要窗口。”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当前也有部分银行的增持计划因外部因素影响而暂时搁置。

  根据7月11日公告,受定期报告信息披露窗口期与二级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该行增持计划暂未实施。在后续增持计划期间内,增持主体将择机增持该行股份,按时完成本次增持计划。

  此外,控股股东也计划于4月9日至10月9日期间增持股份,但因该行股价持续超过增持价格上限等因素,导致增持计划实施期限过半但仍未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