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长达 7 个月的网络暴力之后,57 岁妇产科主任,曾经的省级优秀医师终于选择了纵身一跃,结束自己的生命。

键盘侠的每一句谩骂,都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8 月 5 日,河南省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情况通报,确认坠楼人员为该院医生邵某某。当地已经在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正在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处理,妥善做好善后工作。

根据邵医生丈夫介绍,网暴源于三起医疗纠纷。其实,这些医疗纠纷的责任并不难认定。而且,法律也提供了上诉的渠道,但网络再一次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起初,前两个患者家属发布的视频关注度不高,后来这三起纠纷的家属在网上相遇,开始互相关注并推荐作品,由此引来大批网民对邵医生进行攻击。

邵医生也曾前往派出所报警,但警方称未予立案。7 月 31 日,她再次报警后虽成功立案,但警方未要求网暴者删视频、也未明确干预方案。8 月 1 日,邵医生发布告别视频后坠楼。

从报警到离世的 72 小时,成为了舆论追问的“关键空白”。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生命的陨落,更是对整个网暴处置机制的拷问。

我们总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可当恶意剪辑和人肉搜索持续 7 个月不被处理时,当“黑心医院 + 医生名”成了热搜词条时,审核机制又在哪里?

数据显示,2025 年全国已报告网暴相关自杀案例 17 起,医护人员占比 63%。很多人轻描淡写“不就是骂两句,至于吗?”可对被网暴者来说,每一刀都扎进肉里。

邵医生的坠亡,不是她一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系统集体“掉线”的悲剧。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在生命的某一天,站在医生面前。我们信他,就该在他遭遇非议时也信他;我们珍惜专业,就别让网暴替代了常识。

救命的人,不该被逼到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