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4 日,李嘉诚旗下长和发布上半年业绩。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止六个月,呈报盈利 113.21 亿港元,同比增长 11%。每收入总额 2406.63 亿港元,同比增长 3%。EBITDA 总额 569.83 亿港元,同比下降 9%。

关于备受关注的港口交易事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随后举行的中期业绩分析师发布会上,长和管理层表示,出售港口业务的交易对于不同国家的监管机构而言,均有不同的考量。公司此前已表示,在未获得所有相关监管机构及部门批准前,不会进行任何交易。
而目前交易进入新阶段,例如邀请内地的主要投资者加入讨论,希望能获得所有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但预计时间会比原计划更长,该交易不会在 2025 年完成。

港口业务收入超 200 亿元
公司持有现金超 1200 亿元
长和表示,集团于 2025 年 5 月完成其英国电讯业务与 Vodafone 英国合并(下称 " 英国合并 ")之主要策略交易。
在营运方面,集团于 2025 年上半年按 IFRS 16 前基准计算之基本盈利净额按年稳健增长 11% 至港币 113.62 亿元。录得增长乃因以呈报货币计算之基本 EBITDA 及 EBIT 较 2024 年上半年分别增加 7% 及 9%,主要由于港口部门增长强劲、零售部门有所改善、基建部门贡献上升及 CKHutchison Group Telecom(‘ CKHGT ’)与库务业务均表现理想,以及集团因出售和黄医药部分非核心资产所录得之收益。上半年因商品价格回落及大规模保养与检修活动降低 Cenovus Energy 贡献并对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按 IFRS 16 前基准,集团已就英国合并确认一次性非现金亏损及相关影响港币 109.22 亿元。经计及此项亏损,集团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止六个月录得普通股股东应占呈报溢利港币 4.4 亿元。集团亦就合并收取现金所得款项净额约 13 亿英镑。按 IFRS 16 后基准,普通股股东应占呈报溢利(包括英国合并之一次性非现金亏损及相关影响)为港币 8.52 亿元。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止六个月每股呈报盈利为港币 0.22 元(2024 年 6 月 30 日-港币 2.66 元)。
长和表示,在 2025 年余下时间,合并后的 Vodafone Three 计划投入 13 亿英镑资本开支以加速网络部署,并承诺未来 10 年投资 110 亿英镑建设欧洲最先进的 5G 网络之一,为其客户及企业用户提供卓越的移动通信体验。该业务还将专注于在合并完成后的第五年实现每年 7 亿英镑的成本与资本开支协同效益目标。其余业务则计划通过扩大客户规模、持续实施收益优化措施、严格执行成本管控,并在审慎的资本开支管理下稳定折旧水平,以实现稳健的基本业绩。所有业务部门正全面审查未来五年的运营体系,以挖掘提升生产力和降低成本的核心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长和公布了其港口及相关业务的业绩。公告显示,该部门录得收益港币 235.97 亿元(约合人民币 215.73 亿元),较 2024 年上半年增加 9%。增长主要由盐田港口、上海港口与亚洲及中东货柜码头的吞吐量上升 4%,来自墨西哥及欧洲港口的仓储收入急增 27%,以及一航运业务联营公司表现理想所带动。因此,EBITDA 港币 87.19 亿元及 EBIT 港币 65.08 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 10% 及 12%。这得益于业绩亮丽带来的收益增加以及成本管理措施得当。
长和表示,由于贸易争议结果未明及地缘政治风险,全球贸易及消费需求预计仍将波动。然而,随着亚洲地区若干货柜码头的货运量呈现缓和增长,埃及新设施带来额外货运量,加上成本效益推动营运利润改善,该部门全年仍有望实现可观的盈利增长。
此外,长和表示,集团在英国合并完成后收取的所得款项净额约为 13 亿英镑,加之审慎的资本开支及严格的营运资金管理持续产生现金流,进一步巩固了集团的流动性与财务状况。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综合现金与可变现投资总额达港币 1372.68 亿元(约合人民币 1254.9 亿元),综合银行及其他债务总额为港币 2565.89 亿元,综合债务净额相应为港币 1193.21 亿元(2024 年 12 月 31 日:港币 1296.14 亿元),债务净额对总资本净额比率则降至 14.7%(2024 年 12 月 31 日:16.2%)。
今年以来,长和股价持续上涨,截至 8 月 14 日收盘报 52 港元,年内已涨超 30%,总市值近 1992 亿港元。


港口交易事宜引发关注
" 该交易不会在 2025 年完成 "
近期,长和因为其港口交易事宜引发持续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 8 月 14 日长和举行的中期业绩分析师发布会上,长和管理层表示,出售港口业务的交易对于不同国家的监管机构而言,均有不同的考量。公司此前已表示,在未获得所有相关监管机构及部门批准前,不会进行任何交易。而目前交易进入新阶段,例如邀请内地的主要投资者加入讨论,希望能获得所有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但预计时间会比原计划更长,该交易不会在 2025 年完成。
在早前 5 月 22 日的长和股东大会上,长和联席董事总经理黎启明就此表示,该交易计划需要经过多项审查,长和一定会全力配合,在交易未获批准前,绝不会实施。
7 月 28 日,长和发布公告表示,公司确认,于 2025 年 3 月 4 日发布公告中所述,集团与一财团之间的独家商期已届满。尽管该期限已届满,集团仍在与财团成员进行讨论,拟邀请来自中国内地之主要策略投资者加入成为财团的重要成员。为使交易能够获得所有相关监管机构和部门的批准,财团的成员以及交易架构将需要进行变更(" 新安排 ")。集团打算预留充分的时间进行相关讨论,以达成新安排。
公司已多次声明,在未获得所有相关监管机构和部门批准前,将不会进行任何交易。公司已提醒,由于无法确定就新安排的讨论是否能达成完满结论,投资者买卖公司证券时务请审慎行事。

8 月 8 日,有记者提问,据称中远集团正在寻求获得香港长江和记出售全球港口交易中 20% 到 30% 的股权。有关谈判细节还未最终敲定,其中一个选项是让中远参股巴拿马运河两个港口以外的交易。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关于长和出售海外港口资产事,中国政府将依法进行监管,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市场公平公正。
今年 3 月 4 日,长和公告拟向美国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转让其持有和运营的,分布于 23 个国家的 43 个港口,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总价值 228 亿美元。
3 月 17 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社交媒体发文,间接回应李嘉诚向美国贝莱德集团出售港口交易:商人有没有祖国?也许香港被外国管治太久了,有些香港商人误信 " 商人无祖国 ",以为一切 " 在商言商 "。
3 月 28 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依法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记者|黄婉银
编辑|||段炼 盖源源
校对 |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