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为期,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8月20日,上海举行“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发布会和集体采访,首场聚焦浦东新区。
经济规模实现5个万亿级指标,3项国家战略任务总体93%落地率,去年人均GDP达4.31万美元……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李政详细披露“成绩单”。随后的采访中,澎湃新闻记者探访张江AI小镇,感受产业载体组团带来的创新生态;深入一站式“全龄友好”社区,体验优质资源如何在群众家门口集聚。
结束,意味着另一个开始。“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将紧随其上。浦东将聚焦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战略使命,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勇挑经济大梁、勇当改革先锋、勇作民生标杆,以“干字当头、奋力一跳”的精气神,苦干实干拼命干、创新创业创奇迹,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浦东陆家嘴
发展底气:高端产业引领, 探索制度型创新
“过去,医疗数据像‘碎片化的孤岛’且各自为政,因此,我们借助浦东在数据要素改革上的先行先试,把多来源的数据融合起来,建立了近300项行业标准的知识图谱,让‘沉默的数据’活起来、用起来。”联仁健康是坐落于张江人工智能岛内的一家大数据科创企业。该公司董事长戴忠介绍,他们依托中国移动在浦东的算力支撑,训练了医疗大模型和200多个精专模型,如合理用药监测AI已经在30家医院投入使用。
张江人工智能岛运营方、上海张江数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葵介绍,“我们希望以头部企业带动一些中小微企业。目前园区企业约85家,主要覆盖了5块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算法芯片和云计算。”

人工智能岛
“十四五”期间,浦东持续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聚焦三大先导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2024年,全区三大先导产业规模8323亿元,占全市的46%,近3年年均复合增长11.7%。其中,集成电路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2947亿元、约占全市的75%、约占全国的20%。生物医药2024年产业规模4099亿元、约占全市的40%。人工智能2024年产业规模1637亿元、约占全市的40%。
面向“十五五”,浦东怎么做?浦东新区发改委介绍,“将加快出台制度型开放2.0方案、综合改革试点第二批授权清单、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等重大改革文件,加快探索浦东可突破、上海可复制、全国可借鉴的制度型创新成果,努力当好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创新生态:张江AI小镇组团发力
8月20日,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发布会的首场集体采访活动中, 张江AI小镇概念首次对外亮相——从张江人工智能岛、模力社区,再到上海科技投资大厦,全新的产业载体空间正组团发力,助力浦东打造最优的AI创新生态。
“以前拜访一些合作伙伴都要去好远,现在,这个星期我已经在整个AI小镇见了8波合作伙伴。”去年底搬入模力社区的极豆科技,已经深刻感受到张江AI小镇的“产业集聚力”。
这家深耕汽车智能座舱的科技企业,入驻不到一年,不仅营收猛增70%,更斩获了数亿元的新订单。CEO汪奕菲介绍,“模力社区集聚了非常多的垂类大模型,包括上下游企业,像隔壁小鹏汽车是我们的下游客户,楼上是我们的上游算力供应商。”
距离张江人工智能岛大约500米处,就是去年8月才投入运营的模力社区,并迅速与人工智能岛形成互补之势。

模力社区
在这一年里,模力社区聚焦具身智能、科学智能、应用智能三大方向,以场景闭环打通AI落地“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以模力社区为引擎,张江已吸引近200家上下游相关企业,以“创业者服务创业者”的生态初步成形。
模力社区运营方、上海张江科学之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慧表示,模力社区的真正力量,在于其打破了创新孤岛,将分散的资源编织成一个自生长的产业生态圈,实现了创业者互助生态。“目前,AI领域的企业规模都不大,因此,我们并不是按产值、税收来衡量企业产出,而是希望通过扶持技术开发让社区内的企业实现合理、高效的创新发展,帮助企业去克服前期的困难与挑战。”朱慧说道。

上海科技投资大厦
离模力社区不远的上海科技投资大厦,L HUB陆创空间迅速崛起。澎湃新闻记者在第3层空间看到,这里集成了路演会议、开放办公、休闲餐饮、科创服务窗口等功能,为企业产融对接、交流及服务办事提供便利。第4层空间为共享办公形式,目前已有创投协会、艾鑫博盛等产业机构和双创媒体入驻,为股权投资集聚区的活动运营及资源对接提供支持。
据陆家嘴集团AI加速器负责人沈文轩介绍,目前,L HUB陆创空间运营方陆家嘴集团积极引入了15家头部投资机构和基金,形成产业投资机构集聚的鲜明特点。同时联动浦东创投协会及双创媒体,将针对项目路演、专业培训、产业研究、对外交往等不同主题举行系列活动,为整个科学之门项目集群和张江科学城赋能。
上海浦东,正集中力量建设国际一流张江科学城,畅通“从0到100”的创新全链条,继续彰显高端产业强大的引领功能。
民生保障:一站式“全龄友好”
浦东不仅追求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更加注重人民生活的高品质,“十四五”期间财政民生投入占比保持在46%以上。
8月20日中午,在上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3楼的“红楼梯”休憩空间中,一群年轻人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插花。

上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群年轻人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插花。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图
“平时工作节奏比较快,正好利用午间休息的时间来学学插花,聊聊天,放松一下,我觉得特别好。”上海农商银行浦东分行团委书记章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她已不是第一次参加“红楼梯”文化空间的活动了,工作单位就在附近,从去年起,她就会和同事们一起来参加这边的课程。
“每个月都会发布一个课程表,有中国舞、瑜伽等,都是我们年轻人喜欢的,最重要的是免费。” 章也说,甚至有同事周末也会带着女儿来上课,孩子上声乐课,她自己参加读书会。“而且社区服务中心里有图书馆,有社区助餐点,吃饭、娱乐一站式解决。”
同样设在这个“综合服务体”内的上钢养护院,是浦东新区十四五“东西南北中”重大养老设施之一,也是浦东沿江片区最大规模公办保基本养老机构。养护院建筑面积18273平方米,核定床位648张,与社区助餐点、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社区文化活动阵地毗邻。目前,所有居室都已基本入住启用,其中有百岁老人3位,年纪最大的老人已有103周岁。

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号楼的智能康复区。
位于3号楼的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清分中心康复治疗大厅,被区分成智能康复、运动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和儿童康复区。“智能康复区”里,一台上肢康复机器人正在工作,通过打乒乓球之类的游戏,可以帮助中风患者完成抓握、屈伸等训练,让康复也充满趣味。另一边,床旁下肢机器人是专为下肢术后早期患者设计的,可以进行早期主被动训练,预防肌肉萎缩。
上钢新村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谢尼介绍,上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浦东新区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医养护与社区活动综合体,最大的亮点就是“全龄友好”的服务。自2024年2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累计接待居民已逾10万人次。1、2号楼的社区文化活动阵地规划了总计16个功能完备的活动空间,如社区创新屋、书画非遗室等,截至当前已成功举办少儿、成人、长者等各类活动近1600场,吸引超25000人次参与体验。
浦东,努力做到了“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有一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