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一老人不幸被剧毒眼镜王蛇咬伤,经过全力抢救,老人在 12 小时内脱离危险。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医生快速识别蛇种,家属在老人就诊时拖着两米多长的 " 凶手 " 冲进医院,当时这条蛇甚至还在扭动。

8 月 20 日下午 5 时许,云南省临沧市第二人民医院蛇咬伤救治中心接诊了一名被蛇咬伤的 78 岁老人。随后,患者家属提着一条两米多长的蛇冲进了救治中心。
医护人员一眼便认出,这是毒性极强的眼镜王蛇。家属称 " 老人正是被这条蛇咬伤的 "。医生表示,眼镜王蛇咬伤患者死亡率极高,而从老人被蛇咬伤到经转诊抵达救治中心,时间已过去近半个小时,情况十分危急。
医生表示:" 那条蛇是被货车碾压过之后,老爷爷散步时发现了它,就是好心去捡一下。当时蛇还处于濒死状态,在挣扎,然后就咬到了老人右手虎口的位置。老人的女婿觉得应该带蛇过来让医生看一下,判别是什么蛇,以便用血清。于是就把蛇带过来了。"
当日值班医生观察到患者已出现眼睑下垂、呼吸困难等严重中毒症状,立即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启动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为患者分段脱敏注射抗蛇毒血清。
8 月 21 日凌晨 2 时许,从大理、昆明调取的充足血清陆续送达医院。经过 12 小时的全力抢救,患者呼吸肌及四肢肌力逐渐恢复正常,成功脱机拔管。目前生命体征平稳,已脱离生命危险。

医生表示,患者 " 带蛇就医 " 虽然让他们快速识别了蛇种,帮助精准匹配血清,但这种行为也有很大风险,并不提倡。
医生介绍:" 越早判定是什么蛇咬伤的,就可以越早用血清,但带蛇来不是唯一途径。即便什么都没有,也不影响医生判断和使用血清。我们会结合体格检查,看咬伤的伤口是否坏死,牙印是什么样的,是否符合毒蛇咬伤的印痕,还有我们实验室的检查。通过这样一些检查,我们就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大致判定是哪一类毒素。根据流行病学史,可以决定大致治疗方向,就可以选用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