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5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预告通知,拟自8月27日零时起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
今年印度一直不太顺,在5月的印巴冲突中受挫,之后美国不但屡屡威胁对其加征关税,还与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关系越来越热。其实印度的闹心事从去年8月时任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下台就开始了,在那之后,莫迪政府的“邻国优先”外交政策就遭遇一系列困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邻国优先”政策的目标
印度总理莫迪自2014年上任以来,试图通过“邻国优先”(Neighbourhood First)外交政策来巩固印度的南亚霸主地位,并提升印度的全球影响力。在莫迪的设想中,一个以印度为中心、紧密互联、经济繁荣的南亚将为印度崛起成世界主要大国(leading power)提供有力支撑。
莫迪政府的“邻国优先”政策自提出之日起,便被印度外交部视为“定义性特征”和机构性优先事项。莫迪的“邻国优先”政策旨在通过经济援助、基础设施合作和外交互动,加强印度与南亚邻国的关系,以巩固其南亚传统霸主地位,同时抵御域外大国在南亚影响力的上升。该政策强调通过双边关系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以下简称“南盟”)等多边机制推动区域一体化。莫迪政府承诺向邻国提供经济支持。此外,莫迪通过2017年发射的“南亚卫星”计划向邻国提供通信支持,试图展示印度的技术实力。
初期,“邻国优先”政策取得了一些成果。2015年,印度与孟加拉国签署了陆地边界协议,解决了长达40年的领土争端,交换了161个飞地,涉及约1.7万英亩土地。印度与尼泊尔签订电力贸易协议;2020年印度升级与斯里兰卡1998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巩固了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联系。
然而,印度在处理与南亚邻国的关系时还是会克制不住使用简单粗暴的霸权手段。2015年,对尼泊尔的非正式经济封锁,导致尼泊尔国内燃油短缺,引发反印情绪。2018年公开批评马尔代夫的选举。进入2024-2025年,长期积累的矛盾在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催化下集中爆发,严重冲击了莫迪政府的“邻国优先”外交。
莫迪政府“邻国优先”外交正遭遇四大困境
自2024年8月5日孟加拉国时任总理谢赫哈西娜(Sheikh Hasina)辞职并逃亡印度以来,印度外交正面临一系列棘手难题,既冲击着莫迪政府的“邻国优先”外交政策,也挑战着印度的南亚传统霸主地位。
困境一:孟巴关系迅速升温,印度后院起火
在“邻国优先”政策的框架中,孟加拉国一直被印度视为其在东翼最重要、最可靠的伙伴。哈西娜是印度在孟加拉国的关键盟友,其领导的人民联盟与印度保持了密切的战略合作。去年8月,哈西娜因国内大规模抗议活动被迫辞职并逃往印度,孟加拉国临时政府指责印度干涉内政并庇护哈西娜,对印度采取疏远态度。此后,孟加拉国多次要求印度引渡哈西娜回国接受司法调查,印度对此“不予置评”,这加剧了两国紧张关系。
作为对印度行径的回应,孟加拉国迅速改善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一是两国外交姿态的积极转变。孟临时政府外交顾问陶希德侯赛因(Tauhid Hossain)公开表达了与巴基斯坦改善关系的意愿,强调搁置历史恩怨,寻求合作。2024年8月下旬,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Nawaz Sharif)通过外交渠道向孟加拉国首席顾问、诺贝尔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表示祝贺。尤努斯与谢里夫先后在联合国大会及“发展中八国”峰会(D-8峰会)会面。2025年,谢里夫邀请尤努斯访巴,并安排孟加拉歌唱团访问巴基斯坦。
二是双边贸易与经贸合作的扩大。哈西娜时期,孟巴贸易额长期低迷,2023年仅约2.7亿美元。2024年8月至12月,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27%,两国的目标是年贸易额达到30亿美元。2024年10月,孟国取消对巴货物的“100%实物检查”要求;11月,巴货船首次停靠在孟吉大港港口,标志着两国贸易和物流联系突破历史障碍。
三是两国军事交流增强。2025年1月,孟陆军中将S.M.哈桑(S.M. Hasan)率团访问巴基斯坦,与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Asim Munir)会晤,讨论联合军演、军事训练及军火贸易,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升温。2025年2月,孟加拉国“海洋欢乐”号护卫舰参加巴基斯坦“和平2025”海军演习,孟加拉国军舰十多年来首次大规模部署至巴基斯坦,重点演练反海盗与打击非法捕鱼。此外,两国还在7月讨论了在反恐、打击毒品、网络犯罪、边境事务等领域的合作,并拟签“外交与公务护照落地签”备忘录。
1971年,印度成功分裂巴基斯坦,不但实质性地削弱了其南亚主要对手的实力,还使孟巴两国长期敌对,印度在南亚的实力优势更加显著。莫迪政府时期,孟加拉国被视为印度“邻国优先”外交的核心支柱和成功范例。而这一年来孟巴关系显著改善,为巴基斯坦在印度东翼开辟了“第二战线”,在战略极大地牵制了印度。印度在南亚的地缘风险加剧。
困境二,在印巴冲突中表现糟糕,印度的地区威信下滑
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帕哈尔加姆(Pahalgam)附近的拜萨兰谷(Baisaran Valley)发生恐怖袭击,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义,迅速采取外交和军事措施。4月24日起,双方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LoC)附近发生小规模武装冲突。5月7日,印度发动“朱砂行动”(Sindoor Operation),通过导弹和空袭打击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则发动“铜墙铁壁行动”(Operation Bunyan-um-Marsoos)反击,声称击落包括“阵风”、米格-29、苏-30等多架印度战机,并对印度哨所和基础设施进行导弹袭击。5月10日,在美国、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卡塔尔等36国斡旋下,双方通过DGMO热线达成停火协议,这场被外媒称为“21世纪最危险对峙”终于停止。
印度原本希望通过“外科手术式打击”展示它在南亚的绝对实力优势及地区主导权。然而,结果却令印度及世界“大跌眼镜”。印度不但没有获得“一边倒”的军事胜利,反倒成为军事上付出代价更高的那一方,既没达到“战略威慑”的效果,也损害其“南亚稳定器”形象。印度“断水”等举措也警示了邻国过度依赖印度的风险。南亚其他国家将加快“多向结盟”的步伐,避免过度依赖印度。它们会在保持与印度合作的同时,积极发展与中美等大国及中东国家的关系,以增强本国的战略自主和安全。

莫迪与特朗普。视觉中国 资料图
困境三:关税战动摇美印战略互信,印度的外部支柱遭削弱
2025年2月,莫迪访美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谈,双方提出“Mission 500”目标,计划到2030年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5000亿美元,并探讨加强能源、国防合作与签证等议题。印度为缓和特朗普对其高关税壁垒的批评,主动削减摩托车、威士忌等产品的进口关税,并承诺降低或取消价值约23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关税。
此后,双方就关税进行了五轮磋商。然而,双方在农业与能源领域的结构性矛盾难以调和。7月3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指责印度“关税壁垒最繁杂”。8月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以印度“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叠加此前已实施的25%关税,使印度商品面临高达50%的总税率,成为美国全球征收最高关税的国家之一。印度回应称美方加征关税“不公平、不公正和不合理”,强调其能源安全需求,随后对核桃、杏仁、大豆、酒类等部分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印度甚至取消了其防长的访美行程以示抗议。
美印关系是莫迪“邻国优先”政策的外部支柱,旨在通过与美国的战略合作抵御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在这场关税战中,美国将经济问题与地缘政治捆绑,试图逼迫印度放弃战略自主,印度发现自己并不是美国平等的战略伙伴,更像是一个可以被随意施压的“小弟”。美印关税战动摇了两国关系根基,暴露了两国战略互信的脆弱性,削弱了印度“邻国优先”外交的外部支持。印度是南亚稳定力量和可靠经济伙伴的形象被质疑,南亚国家将寻求发展与域外经济体的经贸关系来规避风险。
困境四:美巴关系回暖,印度陷入战略噩梦
特朗普今年重返白宫后,美巴关系迅速回暖,一是两国高层频繁互动。2025年6月18日,巴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受邀在白宫与特朗普共进私人午餐,这是巴军方高层在美国享受到的极高礼遇,特朗普在会晤中表示“热爱巴基斯坦”,赞扬穆尼尔在5月印巴冲突中起到缓解紧张的“关键作用”。穆尼尔还与美国军方高层深入交流,双方达成重要协议。
8月10日,穆尼尔再次访美,出席美国中央司令部(CENTCOM)司令迈克尔柯里拉(Michael E. Kurilla)退休仪式及换帅典礼。并与美国政、军高层互动。穆尼尔两个月内两度访美,标志着美巴关系进入新阶段。
8月13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巴基斯坦独立日(8月14日)前夕发表贺词,强调华美巴在经贸、反恐及关键矿产领域深化关系,凸显双边关系升温的官方姿态。
二是两国在军事与安全领域的合作取得重要进展。特朗普政府承诺向巴基斯坦提供国防技术支持,包括第五代隐形战机技术。美国还计划向巴基斯坦提供装甲车用于反恐。美国正式将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武装组织“俾路支解放军”(BLA)列为“外国恐怖组织。此举被视为支持巴基斯坦的反恐行动,并间接向印度施压(印度长期支持BLA)。
三是美巴也加强了经济与能源合作。双方签署了石油和矿产开发合作协议,计划在俾路支省进行大规模资源开发。美巴两国积极商讨在关键矿产及碳氢化合物领域的合作,旨在深化两国经济伙伴关系。
此外,在印巴冲突中,特朗普政府积极介入,促成停火协议。巴基斯坦高度评价特朗普的“关键领导作用”,并主动提名其角逐诺贝尔和平奖,进一步巩固了美巴关系。
对印度而言,美巴接近是一场战略噩梦。巴基斯坦则利用美巴关系改善,在南盟中提出反恐合作倡议,获得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的支持,进一步削弱了印度地区的影响力。巴基斯坦通过同时维持与中美两个大国的良好关系,显著提升其南亚地位。美巴关系的升温暴露了莫迪政府“邻国优先”外交策的脆弱性,美国因素的介入可改变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
结语
莫迪的“邻国优先”外交自去年8月以来连续遭遇四大困境,不仅削弱了印度在南亚的传统霸权,甚至威胁到莫迪的全球雄心构想。莫迪外交的困境源于战略误判,基于国家实力优势的强势姿态,而忽视了邻国的主权关切,在南亚的单边行动导致邻国不得不暗中防范,过度依赖美国却未对美印关系可能出现的震动做好战略对冲。如果莫迪政府没有合适的应对及调整,“邻国优先”外交将继续侵蚀印度的地区领导权,其世界主要大国的战略目标也将遥遥无期。
(郭兵云,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