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水生态环境司司长蒋火华在会上表示,环境部始终把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作为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的标志性战役之一,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入园,补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园区污水由“各家各管”转为“集中统管”,不仅降低了处理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也提高了监管效率。
环境部一方面推动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从“不足”到“建好”。按照“新建一批,退出一批”的攻坚思路,推动全国新增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200余座、每日处理能力提升6000万吨。针对全国1600余家依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工业废水的园区,全面开展排查评估,已推动超过六成的园区完成评估工作,经评估认定污染物不能被城镇污水处理厂有效处理或可能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的,“一园一策”有序退出。
此外,协同工信部门指导地方完成700余家化工园区认定,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下,将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设施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支持范围。
另一方面,实现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从“建好”到“用好”。强化重点攻坚,开展长江经济带和沿黄河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建立“园区自查、地市排查、省级核查、国家抽查”四级排查工作机制,明确排查整治中“查什么”“怎么查”“如何治”的工作指引,累计解决了3500余个污水管网不完善、设施运行不正常等问题,涉水信访举报问题下降81%,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COD日均进水浓度增加34个百分点,污水排放达标率近95%,有力提高了收集处理效能,推动了工业污染防治,促进了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不过,蒋火华也指出,我国部分园区污水管网存在跑冒滴漏、混接错接,初期雨水收集不到位,环境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仍然任重道远。
他表示,环境部将加快推进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升级改造,推动园区环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常态长效”;拓展专项行动广度和深度,指导各地开展水污染整治,加强污水收集处理排放管控,持续开展工业废水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情况排查评估,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另外还将强化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提升科学监管、精准监管、智慧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