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月芹
8 月 24 日开始,部分美团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多年前发起的美团退款并未实际到账,一众网友纷纷自查账单流水才发现存在 " 中招 " 的情况。
受此影响,有用户感慨,并不能完全信任互联网平台的电子支付系统。
经济观察报据用户反馈统计,2014 年— 2019 年是出现疑似 " 退款未到账 " 订单最频繁的年份,2020 年以后也有少量订单涉及,覆盖美团和大众点评等 App 内的餐饮、酒店住宿、机票高铁、景区门票等业务。
8 月 24 日晚间,美团客服官方微博发布一则说明,称 " 用户退款未到账 " 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平台退款进程的相关信息展示更新不及时,导致用户误解;另一类涉及订单数较少,部分用户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工具等支付渠道出现异常,无法按原路接收退款,系统会退款至用户的美团余额中。
" 消失 " 的退款
8 月 25 日,一名美团用户自查美团和大众点评账单,发现 2015 — 2017 年间有 30 多个订单显示 " 退款失败 ",他按照机器人客服的指令发起指定银行卡退款后立即到账,目前已追回 1000 多元 " 迟到 " 的退款。
该用户看着退款进度从 2016 年 6 月 1 日 " 美团审核通过 "" 已受理退款 " 到 2025 年 8 月 25 日 " 已成功退款至 ** 银行卡 ",这笔退款在 9 年后才最终完成流程。这让他意识到 " 美团退款未到账 " 问题并非个别传言。
目前,出现退款未到账的订单主要分成四类:一是 " 退款失败 " 类订单,最容易操作,用户可手动发起重新退款;二是数年前的订单仍显示 " 退款中 / 审核中 ";三是显示 " 退款完成 ",但退款金额为 0;第四类是此次网友发起客诉的典型,即显示 " 已退款至原支付账户 ",但退款发起、审核与完成时间完全一致,精确到秒,用户查询多个支付渠道发现并未到账。
还有用户自述同一笔订单在不同时间截图中出现金额差异,她晒出同一笔订单 8 月 25 日上午和下午的退款界面截图:上午 11:07 显示美团审核通过,退款至原支付账户 254 元;到了下午 2:04,退款金额变成了 336 元。
除了用户主动申请退款的订单,承诺过期自动退的团购券是此次风波的 " 重灾区 "。2016 年美团推出 " 过期自动退 " 服务,如果团购券过期且未消费,系统会自动发起退款,无需用户操作,适用于大部分在线售卖的团购单,如餐饮、休闲娱乐等。
一位大众点评 VIP7 级会员(满级为 8 级)用户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平常看到划算的券会先囤着,没用上会自动退,甚至把囤券当攒钱,每月在美团和大众点评的消费在 2000 元以上,直到最近考古式倒查近 10 年来账单,才发现数十笔订单没有到账记录,涉及金额超 4000 元。
美团用户们涌向客服。多名用户称,自 8 月 25 日以来,其联系美团人工客服时前面排队数十人,高峰时一度排队人数 99+。
前述大众点评 VIP7 级会员用户自查发现 80 多笔订单疑似未实际退款,美团客服反馈称资金已退回至 " 美团余额 " 并被使用,但她表示没有看到相应明细,也不能接受 " 原支付渠道异常 " 这一说辞。该用户称 10 年来未更换过支付宝、手机号和银行卡,且在发生 " 退款异常订单 " 的 2016 年前后,她还申请了其他订单的退款,并成功退回到支付宝。" 为什么有的订单退款能成功退回,有的订单退款进入美团余额?"
8 月 23 日,另一位用户被客服告知,其于 2014 年、2017 年的两笔显示 " 退款中 " 的订单,钱已退到美团钱包,后期被用户提现或使用了。不过,8 月 24 日,该用户再打客服电话,当天银行卡就收到了 196 元的退款,次日第二笔也到账。
不过,也有部分用户倒查发现,一部分订单的钱确实被退回到美团余额中,而这笔钱被后续的订单支出抵扣掉了。他们建议,把申请退款后一两个月的收支账单做盘点,如果收支平衡即可说明退款确实到账了。
10 年前的 " 回旋镖 "
一位美团交易系统平台(TSP)员工向经济观察报透露,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 bug,可能是支付路径搭建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或是第三方支付提供的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有漏洞,也可能是审核退款流程出了问题等。该人士称,现在查不了 2017 年以前的余额记录。
他解释,退款流程一般是用户申请,美团向合作的第三方支付银行通过接口发起申请,处理成功后,美团修改订单状态。这一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接口出问题,都可能退款失败。一般确认退款失败的订单当天会再次处理,即使有些订单退款遇阻,清分过后也会再次处理。类似问题在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平台都出现过,例如运费险没有自动退等,但因为美团团购券量较大,过期没有自动退的情况也比别家多。
这位美团交易系统平台员工称,美团外卖、团购、酒店三大业务并行,但系统内不同业务的优先级差别很大,一定是优先保障交易、配送、补贴等促进交易成功的环节。
一位互联网平台结算部门员工分析,此类退款未到账的订单可能涉及多个部门,一是用户发起退款申请后,平台没有及时审核,退款状态一直没生成,资金被冻结在平台内,即退款状态未审核;另一种情况是显示退款成功,但资金没有到账,即资金与订单状态不同步。后者更复杂,溯源难度更大。
此次退款风波又把美团自建支付体系合规化的 10 年历史翻了出来。起因是部分用户被客服告知,2016 年以前的订单退款已退至 " 美团钱包 / 余额 " 中,但这一功能 2017 年才上线。
实际上,早在 2015 年,有用户在社交媒体反映其退款被转入了一个名为 " 美团钱包 " 的账户中。该账户具备储值、余额管理等功能,并实质性地介入了交易资金的结算与管理。但当时,美团还未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直到 2016 年 2 月,美团 APP 正式上线 " 美团支付 " 功能。律师熊万里通过社交媒体,向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实名举报美团在未领取《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情况下,从事第三方结算支付业务,引发监管机构关注。
7 个月后,美团宣布全资收购北京钱袋宝支付技术有限公司,取得金融服务 " 入场券 "。随后的两年里,美团曾因 " 二清 "(即二次清算)问题引发外界关注,即美团违规将消费者支付的款项,先划转至美团旗下不具备支付业务资质的关联公司——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而未直接进入拥有支付牌照的钱袋宝的备付金账户。
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或给此次爆发的 " 退款未到账 " 的溯源工作增加难度。
8 月 25 日,一位用户被客服告知退款未原路返回,而是退到了美团余额中,随后其打开美团 App 上 " 历史退款至余额记录 " 一栏,看到了自 2015 年 1 月 6 日— 2016 年 9 月 22 日期间的 6 笔退款记录。
到了 8 月 26 日下午 2 点,他再打开 " 历史退款至余额记录 ",只剩下 2016 年 9 月 22 日的唯一一笔退款记录。就在 2016 年 9 月 26 日,美团官宣收购钱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