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间,融创中国(01918.HK)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

财报显示,上半年融创中国收入约为199.9亿元,同比减少41.7%。对于收入减少的原因,融创中国在财报中解释,收入的减少主要由于物业销售收入下降所致。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环境变化,销售市场整体大幅收缩,且若干房地产企业陆续出现的债务问题导致购房者对于期房信心不足,进一步加剧了新房销售的困难。

集团现处于集中资源解决保交付工作及债务问题的阶段,在新增销售规模收缩及外部融资渠道收窄等情况带来的流动性压力下,对已售物业项目的交付进度及新项目的开发及推售节奏产生阶段性的制约。截至2025年6月30日期间交付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导致集团的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公司毛亏约20.8亿元,亏损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14.9%;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28.1亿元,亏损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4.4%;公司权益总额约为448.8亿元,其中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为308.5亿元。

截至6月30日,融创中国的借贷总额约2548.2亿元,较2024年底的2596.7亿元减少约48.5亿元。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4.04亿元,2024年同期时还有77.3亿元,受限制现金约142.3亿元。

截至6月30日,融创中国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合共约为1124.9亿元,导致借贷总额本金约为853.8亿元可能被要求提前还款。

上半年融创中国的合同销售金额约235.5亿元。截至6月30日,融创中国连同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的总土地储备约为1.24亿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约为8624万平方米),其中未售土地储备约为0.92亿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约为6306万平方米)。

融创中国在财报中表示,集团积极与其他贷款人磋商借贷展期事宜,已达成贷款展期约365.8亿元;此外,集团约1808.7亿元的借贷由集团资产做抵押。集团正积极与其他现有贷款人进行讨论,以延期、再融资或重组集团的借贷,且在集团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之前不要求立即还款。

融创中国称,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寻求新增融资或额外资金流入,包括但不限于:来自资产管理公司或金融机构新增融资、保交楼专项借贷及配套借贷、合作方业务合作、资产处置等;集团及其合营及联营公司获得各地政府批准的保交楼专项借款审批金额合计约为228亿元,获得银行配套融资审批金额合计约110.8亿元及获得“白名单项目“融资审批金额约46.8亿元。

此外,集团于2025年度通过引入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开发项目获得资金审批金额约52亿元。集团将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类扶持政策,通过各类收储政策盘活资源,并在需要时考虑处置资产,以产生更多现金流入。

融创中国在财报中提到,2025年上半年,在23个城市完成了约1.49万套房屋交付任务。近三年多,集团累计交付达68.3万套,2025年下半年将继续全力以赴,预计交付3.91万套房屋,基本完成保交付工作。

集团一直在全力推进重组方案的执行落地,目前已经完成现金回购选项和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选项下的新股发行,预计将于2025年底前完成境内公开市场债务重组方案下其他选项的执行。另外,下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与资产管理公司等能提供增量资金的金融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化解项目债务风险和盘活优质项目,从而支持集团运营的逐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