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下午,湖北宜昌西陵峡快乐谷景区1名游客体验蹦极项目时受伤。该游客已被及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无生命危险。据初步了解,事故疑因安全绳未扣好,导致游客跳下后直接坠入水中。

原本追求刺激的极限体验,瞬间变成了令人后怕的惊险事故,当事游客惊心动魄的经历,也再次为高风险游乐项目的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

事故现场。潇湘晨报 图

近年来,蹦极这一极限运动日渐流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甚至成为不少景区吸引游客的网红招牌。人们站在几十米高的跳台上,鼓起勇气纵身一跃,在自由落体的瞬间,感受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释放心中的压力。对不少人而言,蹦极不只是简单的游乐项目,而是值得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打卡仪式。

然而,惊险刺激不能以安全为代价。从高空急速下坠,这样一项刺激性的项目,对设备质量、场地条件、操作流程的要求很高。绳索有细微磨损,或者扣子松动,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类似的事故不是孤例。翻看近年来的新闻报道,相关安全事件不断上演。比如前不久,有游客在河南新乡体验蹦极时绑带卡裆部险受伤;贵州龙里河大桥一女子玩荡绳撞高台受伤,虽然回应称系基地运营团队请来的表演团队成员,但受伤也当然意味着安全隐患。

这些事故一次次提醒我们,当蹦极越来越流行,成为年轻人争相尝试的“潮玩”时,安全保障是否跟上了步伐?

纵观此类事故的原因,不管是设备老化、日常维护不到位,还是操作人员培训不足、安全检查流于形式,背后暴露出的往往是经营者重收益、轻安全的短视心态。

安全不是口号,需要实实在在的投入。日常的安全检查,设备的定期更换,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每一项都是保障游客生命安全的基本底线,容不得半点敷衍和折扣。

随着极限运动热度攀升,越来越多景区和商家争相上马蹦极项目,追逐商业利益。但在引进这类高风险项目之前,必须真正把安全放在首位,建立起严格的安全保障机制,而不能只看到流量和收益,忽视了背后沉甸甸的安全责任。

当然,对于此类风险项目的经营,仅仅靠商家自律还不够。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商家严格遵守规定。对存在安全隐患、违规操作的商家,必须依法严惩,提高其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

安全是所有娱乐运动的基石,每一次惊险的跳跃,都应建立在万无一失的保障之上。商家只有将安全贯穿于日常经营的每一个细节中,游客才能在享受刺激与挑战自我的过程中,真正安心放心。也唯有如此,极限运动的生意,才能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