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带来的重要改变之一,是让开一家汉堡店的流程变得相对简单:加盟商加入其体系,便能获得设备、营销支持,甚至一份运营手册。

  Terraton希望将这一模式复制到生物炭领域 —— 生物炭技术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能封存二氧化碳的肥料。

  Terraton公司独家向 TechCrunch 透露,该公司近期完成了 115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推进其生物炭项目开发的 “一站式创业方案”(business-in-a-box)。此次融资由低碳资本(Lowercarbon Capital)和千兆规模资本(Gigascale Capital)领投,日本全日空控股(ANA Holdings)旗下的全日空未来前沿基金(ANA Future Frontier Fund)、东日本旅客铁路公司(East Japan Railway Company)旗下的高轮网关全球协同效益基金(Takanawa Gateway Global Co-Benefits Fund),以及包括(Google)的杰夫・迪恩(Jeff Dean)、OpenAI 董事会成员布雷特・泰勒(Bret Taylor)在内的多位天使投资人共同参与。

  “大多数生物炭生产设施,开发者一辈子可能只建过一座,” Terraton联合创始人格雷格・德亚历山德罗(Greg D’Alesandre)表示,“他们从未有机会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Terraton的计划是:先协助少数合作伙伴建成生物炭生产设施,再基于这些经验,为所有有意进入该领域的企业 “复制” 标准化设施。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在开发一款软件即服务(SaaS)组件,用于工厂运营管理、碳信用额度的计量与验证,以及将这些额度出售给大型企业。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凯文・吉布斯(Kevin Gibbs)与德亚历山德罗认为,生物炭行业已具备采用 “加盟模式” 的成熟条件。生物炭的生产原理是在无氧环境下燃烧植物废弃物,最终形成的黑色物质可混入土壤 —— 既能将碳封存数百年,又能改善土壤健康状况。

  “相关科学结论已得到证实,这项技术目前可靠且可落地应用,价格也处于合理区间。但问题在于供给受限,生物炭的产量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吉布斯向 TechCrunch 解释道,“我们与(Microsoft)、谷歌、(Airbus)这类大型采购方沟通时发现,他们想采购更多生物炭,却找不到足够多的供应渠道。”

  他指出,供给受限的部分原因在于,生物炭生产设施需建在农业废弃物产地附近,以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吉布斯表示,一座生物炭生产设施每年大约可生产能封存 1 万吨二氧化碳的生物炭,“这个量看似不少,但对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碳抵消需求)来说,其实远远不够”。

  截至目前,Terraton已在非洲建成两座生物炭生产设施,分别位于加纳和肯尼亚。其中加纳的设施从可可生产商处采购废弃物,肯尼亚的设施则回收坚果加工厂的残渣。Terraton预计,这两座设施每年合计可实现 2 万吨二氧化碳的封存。

  吉布斯表示,生物炭生产设施的所有权归当地企业所有。“你需要一个与当地农民建立了良好关系的合作伙伴,” 他说,“让他们投入资金、拥有所有权意识,对项目发展至关重要。而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他们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