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水在上海杨树浦港附近由东缓缓向北折转,一座小岛形似一张拉满的弯弓,弓背向着东面,黄浦江沿着弓背流过,西面则是细窄的人工运河静静流淌。
这便是复兴岛,土地面积约1.31平方公里,曾孕育了中华沪东造船厂,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崛起与繁荣。这些年,随着城市的更新与发展,岛上的工业遗产正历经改造与利用,秋天开幕的第六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展区即选址于此。
“577路公交车,方向复兴岛。”这是仅有的进岛公交车,过了定海桥,便进了复兴岛内,沿着绿树成荫的共青路,自南向北驶去,途经中华船厂、联合仓库、复兴岛公园等多个地方。
上海杨浦区的复兴岛,是上海市区内唯一的封闭式内陆岛,长约3.42公里,中部最宽处为550米,整个面积仅约1.44平方公里。这里曾是造船、燃料、木材、石油、仓储、渔业等重要产业基地。

上海杨浦区复兴岛
复兴岛的历史
复兴岛之名是为了纪念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此之前,复兴岛曾有过两个名字。上世纪二十年代筑岛时,因旁有周家嘴自然村,被称为“周家嘴岛”。1937年日军侵占后,又改称“定海岛”,因定海路得名。而伴随着名字的变迁,是历史在这个小岛上的风云变幻。

航拍旧照,复兴岛
这一岛屿最早只是黄浦江转折处的一块范围较大的浅滩。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有“改良黄浦江水道之规程”一条。1905年,清政府根据《辛丑条约》规定组建了“开浚黄浦工程管理总局”,简称“浚浦局”,其主要工作就是疏浚航道,并对这片滩涂进行整治。经过抛石筑堤让滩涂自然淤高,并吹填泥土,人工岛初见雏形。
1927年,上海浚浦局买下了当时尚未成岛的周家嘴滩地,将它作为浚浦局疏浚黄浦江的后方基地,并在岛的南侧修建了定海路桥,作为与市区的交通联系。因为小岛紧邻浦西的周家嘴自然村,所以起初得名“周家嘴岛”。

共青路是岛上唯一的马路
抗战之前,浚浦局在岛上兴筑道路,设立土木建筑工场及原料仓库,办理导堤、驳岸,浮筒、厂房营造修理,并建造了一些商储仓库。岛上建有大中华造船厂、中国植物油料公司、美孚火油公司等工厂和机构。同时,浚浦局也在岛上兴建了浚浦局员工俱乐部、体育会及一座花园。

复兴岛公园初建于20世纪30年代(资料图片)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上海后一眼看中了这座小岛。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曾霸占该岛作为军械储存地,将其改名“定海岛”,并将花园改建成日式庭院,部署了作战司令部、指挥所等。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该岛设立海军学校。1947年,小岛定名“复兴岛”归还浚浦局,并在花园内建起“复兴岛收回纪念碑”,以示纪念。
如今,岛上的复兴岛公园保留了原有的日式庭院风格,还种植了日本晚樱、紫薇、菊科花卉等植物。它绿意盎然,恬静如一处世外桃源,与周边工业厂区形成对比。

当下的复兴岛公园

当下的复兴岛公园内景

复兴岛饭店
中华造船厂转变为船台公园
一个世纪以来,复兴岛集聚了建设、回收、渔业等产业的发展,对上海的经济和工业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技术升级换代,岛上成片厂区日趋荒废,遗留了大量的闲置厂房和仓库。其中,复兴岛公园旁边的中华造船厂率先完成了工业遗产转型,即将以全新的船台公园亮相在公众的视野中。
中华造船厂为爱国实业家杨俊生创办的上海最早的船厂之一。解放后,经过公私合营和转为国营,这一造船厂成为全国9大船厂之一,能建造世界一流的船舶。

历史旧照,中华造船厂老大门
澎湃新闻了解到,船台公园的设计是以新旧结合的方式,践行“轻度改造、保护工业文脉”的城市更新理念。公园内保留的多个船台,一路延伸的船台,意在给公众以轮船游戏下水的空间想象感。
作为船厂重要的造船工具,起重用的塔吊在这里也最大程度地得以保留。造船厂的退休职工黄师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保留的1973年造的120吨塔吊,是船厂里起重能力之最,他曾参与组装。“我是1968年进厂的,当时这里名为东方红造船厂,塔吊并不大。后来,这里根据生产力的扩大逐渐发展起来。120吨塔吊造完后,第二台是1976年造的80吨,之后还有两台70吨的。驾驶员每天早上从塔吊梯子登上去,到了下班才会下来。”看着这些塔吊,工人们当年在这里挥汗如雨的场景仿佛穿越时空,历历在目。

由中华造船厂改建而成的船台公园,保留了多个塔吊

由中华造船厂改建而成的船台公园,保留了多个塔吊
沪东中华造船厂高级技师吴伟说,“老中华造船厂造了太多种类的船,为我们国家的航运事业和国防事业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现在保留下的这些工业遗迹,则是中国造船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现在,焕然一新的船台公园,正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独特场域。穿过公园,则可直达滨江岸线,部分步道保持原有船厂道路肌理。主绿道西起共青路,东至黄浦江,沿江段绿道北起友谊物流库区,南至现状保留码头边缘,总长度约1.1公里,包含漫步道、跑步道等。这一区域也是杨浦滨江复兴岛段首个滨水公共空间,与滨江南段,绿之丘、明华糖仓、永安栈房等历史建筑群形成呼应。

由中华造船厂改建而成的船台公园,保留了多个塔吊

船台公园的塔吊,及塔吊后方正在为艺术展示而改建的厂房
来自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陈超说,“中华造船厂有着辉煌的过往,而改造成公园更注重的是社会效益、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并赋予其新的功能。我们是将工业遗产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为游客提供这种可坐、可通行的多功能的体验空间,也让人们更近距离地去接触这种历史痕迹。”

船台公园边的旧厂房(左)与新建的人才公寓(右)

船台公园尽头的滨江空间
在船台公园边,多个原造船厂厂房正在进行改建,之后将成为秋季的2025城市空间艺术季及其他艺术展览的举办地。另一边,则是全新的多层住宅,据说这些建筑将成为人才公寓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建筑边上,则隐藏了艺术家丁乙、徐震等多位艺术家的工作室。艺术家丁乙的工作室在滨江的一处小巷中,小岛与城市的“心理距离”让其工作氛围更为安静。

船台公园尽头的滨江空间,可以看到艺术家丁乙的工作室(白色房屋)

船台公园边的直升机与停机坪区域
空间重塑及一系列活动落地
随着黄浦江沿岸开发向两端不断延伸,复兴岛上的造船厂改造只是一个开端。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杨浦区的相关计划中,复兴岛将围绕培育科技智能、引领设计艺术、滨水生态空间的总体方向,着力建设“数字智能岛、设计艺术岛、人民城市岛”。杨浦区意在从“工业杨浦”转向“创新杨浦”。
近日,复兴岛已有不少项目落地。7月,岛上迎来首条连接苏州昆山与上海市中心区域的低空交通航线试飞成功。这是第一条进入上海市中心区域的城际低空交通线路。

复兴岛上的低空交通航线试飞
8月上旬,小红书则在岛上举办了冒险岛活动“RED LAND”,将复兴岛打造成了独特的2.5次元体验区:船台公园、共青路仓库、复兴岛公园成为“翻身时空港”“重生试炼”“发呆小森林”三大沉浸式体验区,汇聚了50余个现象级游戏与二次元IP,成为网络热点。其社区市场负责人白板回忆,他第一次和项目组登岛勘景,就决定这一场地,“我们把活动安排在这里,也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认识这座充满历史底蕴与未来想象的小岛。”

小红书在复兴岛上举办了冒险岛活动“RED LAND”
在船台公园边的厂房内则已举办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量子城市分论坛”“全球设计大赛”等多项活动。今年秋季,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区将在船台公园举办,用地规模20余公顷,沿共青路的三栋工业遗存建筑将进行改造再利用,作为室内展馆,并与室外空间联动,整体演绎科技与艺术双向赋能的“未来生活实验区”。
对于即将到来的艺术季,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伍江表示,“量子城市主题不是要做量子物理展,而是要探索技术如何重塑城市空间和生活。”

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展区正在改建中
可以说,复兴岛,这一百年工业遗存地经过几十年的蛰伏沉寂,正迎来全新的城市空间重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