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7年,湖南全省预计调整优化5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
8月28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首场新闻发布活动上,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兰勇在介绍湖南省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机制改革情况时谈到,湖南省将“构建高等院校及其学科设置调整优化机制”列为全省首批 12项重大改革事项之一,聚焦战略需求,实施学科专业调整优化五大计划。
其一是,聚焦顶尖学科专业培育,湖南实施“双一流”与“双高”建设计划,全力支持建好5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5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在21个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基础上遴选10个重点支持对象,按理工农医类学科每个8000万元、人文社科类学科每个4000万元的标准予以支持。
其二是,锚定区域产业需求,实施支撑主导产业学科专业建设计划,紧密对接湖南“4x4”现代化产业体系和14个市州的主导产业。
其三是,前瞻布局急需领域,实施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发展计划,印发《湖南产业发展急需学科专业目录(2025-2026年)》(以下简称《目录》),聚焦数字产业、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16个重点产业领域,明确了湖南省急需紧缺的 70个二级学科方向和183个本科专业,要求《目录》每两年更新发布一次,全省高校年度增设《目录》所列学科专业比例不低于80%。开展学科专业优化大调研大走访大讨论活动,“一校一策”指导高校科学编制2025-2027年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方案。到2027年,全省高校计划增设本科专业点344个。
其四是,建立预警退出机制,实施学科专业限制、停招、撤销计划,建立学科专业“预警清单”制度,实现学科专业体系“动态新陈代谢”。兰勇表示,对布点过多、市场需求饱和的学科专业,湖南采取限制、停招或撤销等方式予以调整。
“2025年,湖南省管普通本科高校(不含独立学院)专业点拟停招撤销 349个、新增86个,调整优化比例达20.6%,高职专业点拟停招撤销157个、新增 347个,调整优化比例达37.6%,均超过教育部等五部门明确的‘到2025年专业设置调整比例20%’要求。”兰勇表示,“通过三年努力,到2027年,全省预计调整优化5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冠名大学的省属高等院校专业点设置数不超过70个,其他本科学院不超过40个,高职高专院校覆盖专业大类不超过8个。”
其五是,推动产教融合与数智赋能升级,实施学科专业内涵重塑计划,省级层面分类制定出台优化电子信息类、能源动力类、工程机械类等9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引导高校根据新时代新要求全方位修订各大门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已出台3类,正在研制其他6类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兰勇说。
兰勇表示,湖南还通过强化机制赋能,增强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内生动力。一方面,实施要素差异化配置,构建资金投入新机制。今年湖南省财政新增改革引导资金19亿元,未来三年将通过预算新增、调整教育支出结构、盘活处置资产以及争取中央转移支付等四个渠道筹措资金137亿元用于推进“两优”改革。完善以学科(专业大类)差异化为主的年初经常性生均拨款体系,将学科因素权重从30%逐步提高到80%。另一方面,创新考核激励模式,将高校学科专业优化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纳入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领导班子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党委书记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并与招生计划分配、科研平台建设、项目立项等直接挂钩,加大对调整优化高校的经费支持力度,公布全省高校“学科专业优化”相关工作落实情况。同时,强化师资队伍保障,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强引擎。包括,支持校企共建100个教师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支持高等院校教师与行业企业高管、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流动,完善“固定岗+流动岗”资源配置机制,设立1000个产业导师、企业导师等流动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