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首场新闻发布活动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栾宗涛表示,今年首届工程硕博士专项毕业生中,有67名学生通过实践成果申请学位,改变了传统学位论文的单一形式,今后将向农业、医学、法律等更多专业学位类别推广。
发布活动中,栾宗涛介绍了教育部推进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相关情况。他提到,近年来,新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区域国别、中共党史党建、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生物育种、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轨道车辆智能运维等一批新兴学科专业。同时,优化招生计划、资源配置、需求分析、专业预警等调控工具,两年来支持高校增设博士点1064个、硕士点2258个,撤销博士点 27个、硕士点285个,引导高校新增本科专业点3715个,撤销和停招6638个,高职新增专业点1.2万个,撤销专业点 8200余个,学科专业调整力度不断加大。
栾宗涛表示,近一年来,教育部积极对接科教兴国、培育新质生产力等国家战略需求,高规格部署实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启动实施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机制改革试点,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加强战略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栾宗涛表示,一是面向低空经济这一战略领域,打破三年一轮学位授权审核的限制,支持清华、北航等高校设置“低空技术与工程”目录外一级学科,支持南航等高校设置相应的目录外二级学科,今年布点、今年招生。二是增设了健康与医疗保障、智能视听工程、国际邮轮管理等29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本科专业,新增了1839个本科专业点,同时撤销不适应需求的本科专业点1428个、停招 2220个。三是面向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农机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6个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启动实施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系统推进、集群实施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5个教学关键要素联动改革。
“此外,积极贯彻落实《学位法》,进一步完善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培养、分类评价机制,首次实施通过实践成果申请硕士学位。”栾宗涛提到,今年首届工程硕博士专项毕业生中,有67名学生通过实践成果申请学位,改变了传统学位论文的单一形式,今后将向农业、医学、法律等更多专业学位类别推广,进一步强化专业学位以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