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了14圈,当我从舷窗俯瞰这颗蓝色星球,总会被一种奇妙的感觉攫住。在这无垠宇宙中,地球不过是一粒微尘,然而在这微尘之上,曾经上演过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作为航天员,我的目光常投向浩瀚星海,但我的心始终系着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常想起语文课本里那些永不褪色的英雄故事。

记得小时候读过《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五位战士浴血奋战至弹尽粮绝,最终纵身跃下悬崖。老师朗读时声音哽咽,我们这些孩子眼中闪着泪光。那时虽不能完全理解什么是“民族大义”,但心灵已被某种崇高的事物击中。还有杨靖宇将军的故事——他在冰天雪地中与敌周旋数月,牺牲后日军剖开他的肠胃,发现的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这些故事如同一粒粒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被英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的男孩,有朝一日会翱翔太空?在严格的航天员训练中,每当几近身体极限时,我总会想起那些在极端环境下坚持战斗、永不言弃的英雄们,他们用生命诠释的坚韧与勇敢,成了我突破自我极限的精神源泉。

在太空中,每当飞越祖国上空,我总会格外仔细地凝视这片土地。从东北的白山黑水到西南的崇山峻岭,从华北平原到长江黄河,每一寸山河都见证过不屈的抗争。有时我会想,若英雄们有机会从太空俯瞰他们誓死保卫的祖国,该是何等欣慰?这片他们用热血浇灌的土地,如今已是繁花似锦、星河灿烂。

航天与抗战,看似毫不相干,实则精神相通。都是向不可能发起的挑战,都需要超乎寻常的勇气与毅力。火箭点火升空时的壮丽,恰似民族觉醒的火焰;航天飞行任务中的多系统协同作业,仿佛是当年全民抗战的现代缩影。作为航天员,我们承载的不仅是科学探索的使命,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那种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魂。

难忘语文课本中赵一曼烈士的绝笔信:“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这份家书我至今能诵。在太空的寂静中,这些文字常常回响耳畔,提醒着我:今天的星辰大海之梦,奠基于一代代革命先辈们的奉献与奋斗。

当烈焰划破天际,一次次的火箭腾飞,都让我们感到这是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英雄们的梦想——一个让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梦想;当五星红旗在太空展示,一次次的星际征途,都让我们看到民族复兴的曙光,更是英雄们精神不灭的回响。他们的牺牲与奋斗,使我们得以仰望星空;我们的探索与前行,将使他们的精神永耀寰宇。这种精神将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永远燃烧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历久弥新,源远流长。

值此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望历史,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英雄不是教科书上的符号,而是一种不灭的精神象征。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发展;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突破极限、追求卓越。课本里的抗日英雄们,如今早已化作星空中的永恒星座。星空无言,但英雄的故事永远回荡在宇宙之间;大地沉静,但英雄的精神持续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作为航天人,我们将带着这份崇敬与热情,继续书写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篇章,以此向英雄们致敬。

(作者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