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零食品牌良品铺子在其一款产品的广告配图中犯低级错误,引发热议。

其中一张宣传图片中,配文 " 甄选四粒红花生,充沛的阳光 ",花生的果实被一颗颗挂在了枝头上,严重违背了科学常识。
网友表示,辛亏我小时候种过花生,不然就被你骗了。
花生作为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植株开花受精之后,花瓣和花萼脱落,子房基部伸长钻进土中,要在黑暗的地里生长结果,因此得名 " 落花生 "。
而该海报却将花生果实描绘为悬挂枝头,与花生 " 落花生 " 的生物学特性相悖。

而另一张 " 收割花生 " 的图片,背景中的花生地像玉米地,还出现了收割机在收割花生、花生直接从机器尾部脱离的离谱场景。
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花生需人工或专用设备挖掘,无法用机械直接收割、摘果。

当然也有某些大型机械,通过掘地的方式连叶带果的挖花生,不过摘花生果还需要第二道工序,不是良品铺子海报中的直接收割。
4 月,河南省农科院花生研究院张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 以现在的技术来说,无论采取什么方式,终归都是要在地里结花生的 "。

目前,良品铺子已将图修改,但新图还是感觉不太真实。
8 月 28 日,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就此事作出正式回应,由于公司在工作中的疏忽,在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中错误使用了由 AI 生成的图片素材,从而引发了不必要的误解和讨论。
对此,公司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良品铺子的朋友致以诚挚的歉意。发现问题后,公司立即对相关页面进行了更新修正,并已启动对所有产品宣传材料的全面科学性核查。
咱就是说,不能因为用了先进的 AI 工具,就丢了常识,或没有常识。作为一家食品公司,发生这样的低级错误更是不应该,建议给全体员工普及农业、农作物生长知识。
良品铺子批评完了,追究下它是用哪家大模型做的?
超哥找几个主流 AI 产品试试。提示词用两个:" 花生地,日照 " 和 " 收割花生 "。
该图片疑似 AI 生成

先看豆包,生成的 " 花生 日照 " 图片出现了花生长在地上枝子的情况;收割花生图片符合常理,人工收拾。

文心一言生成的两张图,第一张花生地日照的图中,花生没长在地上,但是花生的叶子不对;第二张收割图符合常理,大叔人工挖花生。

通义第一张图没有露出花生果,但叶子不是花生;第二张成了收割小麦。
该图片疑似 AI 生成

Kimi 生成的不是花生叶子,收割像是在玉米地。
该图片疑似 AI 生成

智谱生成的花生长在了枝头,收割场景则符合常理。
该图片疑似 AI 生成

讯飞星火的花生长在地上、不是花生叶子,收割图片是花生 + 小麦形状,拿类似直把镰刀工具收割,比较汗颜。
可见,上面大模型工具没有一个完美生成的,要么叶子不对,要么收割场景不对。
AI 不是万能,大模型基本功还不行
超哥想说的是,别看 AI 大模型喊得凶,有很多地方是不能用大模型的。
比如良品铺子的案例,没有常识地去用,会出笑话,特别是 00 后员工进入职场,他们哪懂花生长地下的常识。
充分说明了技术效率无法替代专业领域知识,省了小钱,反而付出更大代价。
这个案例也说明了大模型基本功还是不太行,还没有充分了解物理世界,没有了解万事万物的特性。
另一点,厂商、从业者在号召大力使用 AI 的同时,有的场景在反对使用 AI,比如写作。
很多媒体从业者和客户吐槽,一眼就能看出文章用没用 AI、AI 味儿太重。不乏一些 AI 厂商吐槽媒体," 写 AI 的稿子,你怎么能用 AI 写呢?",做 AI 的不让用 AI 写,太滑稽了。
这就是悖论了,从业者疯狂扑向 AI、大力倡导使用 AI,但有人还反对用 AI,所以哪些场景不该用,怎么用?
上面两个场景,说明写作和作图两个场景不能完全放弃人类,不能完依赖 AI,人类的思想和常识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