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已经标注为AI照片的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本文讨论的是那些被误作“真实照片”的AI照片。

正如我前阵子的一个强烈感觉:AI照片以“真实照片”的姿态迅速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

它们出现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新闻、摄影、企业宣传、产品宣传,如果不是某些违反常识的情节,AI照片甚至不一定每次都能被识别出来。

最新的例子来自良品铺子的“花生上树”。

近日有网友发现,在良品铺子电商平台一款“四粒红花生”的商品详情页中(见图一),花生果实悬挂枝头,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图一

另一张图片(见图二)则被指背景中的花生地像玉米地,还出现了收割机在收割花生的场景。

图二

这些企业产品宣传照因为过于违反科学常识,所以在一开始就被网友指称为“AI照片”,而非产品原料真实来源地照片。

这种涉及产品原料的企业产品宣传照片指向极为明确:原料好,所以产品好。原料来源地照片一旦来自AI照片,其心理暗示效应自然瞬间破功,更增添了“虚假宣传”的疑虑。

8月28日,良品铺子承认了照片造假一事:由于工作疏忽,在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中错误使用了由AI生成的图片素材,从而引发了不必要的误解和讨论。对此,公司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良品铺子的朋友致以诚挚的歉意。发现问题后,公司立即对相关页面进行了更新修正,并已启动对所有产品宣传材料的全面科学性核查。

在前不久的广西奔驰亮证女事件中,一张照片在互联网上传播甚广(见图三),甚至有不少主流新闻媒体将之直接作为新闻照片予以使用。

图三

事实上,这是一张网友根据现场汽车监控视频素材生成的AI照片。按照防城港市官方后来的通报,监控视频中的同行男子为亮证女的爸爸,而在网友最初的“AI想象”中,同行男子被“设置”成了同年龄段的男朋友或者老公。

图片如此,AI文字信息亦然。

8月29日,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区分局发布一则警情通报: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余某某(男,37岁)为达到增粉引流、提升其公司业绩的商业目的,通过AI工具生成多篇涉及成都市多所学校的虚假文章(包括《成都家长圈疯传的“科研神童制造链”》《成都某小学家委会选举黑幕:三好学生名额竞成“期货”,家长押房本豪赌?》《成都某重点班家长集资千万聘私教黑幕》等)并发布至网络平台。该行为误导公众认知,扰乱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引发部分家长和师生焦虑,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余某某目前已被行政拘留。

没有AI工具,余某某也可以写作虚假文章。AI工具则增强了余某某短时间内炮制虚假文章的“能力”,并且能够使得这些虚假文章看上去“更像真的”。其虚假面目要被揭露,社会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良品铺子“花生上树”AI照片因其明显违反科学常识很容易被识别出来,但有些AI照片已经以“真实照片”的面目进入了各个领域并且至今未必识别出来,当然也包括AI视频。

“花生上树”AI照片犹如这个时代的一个隐喻:越来越多的AI生成的信息、图片、视频进入到社会生活领域,无论是新闻工作者还是普通民众,都需要锻造出识别AI的能力,以免被误导或者被欺骗。

这已是全人类正在面对的现实。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

设计: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