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8月27日盘后,“植发第一股”雍禾医疗公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当期营收8.62亿元,同比减少4.3%,净利润2785.5万元,继2022年上半年后终于扭亏为盈。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界面新闻记者陈杨制图

8月29日,对于行业所处阶段,雍禾医疗方面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公司认为目前植发行业仍处于增长阶段,但增速已经放缓,毛发行业整体仍处于初期,脱发年轻化、治疗前置化趋势明显,市场需求仍在。同时资本进入毛发行业步伐放慢,行业面临出清整合,公司认为自身凭借行业头部优势更有发展机会。

不过界面新闻注意到,当期,雍禾医疗业绩增利不增收,扭亏主要是靠降本增效。这也可见行业开始从粗放发展走向精细运营。

此前,植发行业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在于销售费用过高。相比约占营收15%的专业人员(医生、护士等)人力成本,销售费用占比可高达50%,由此侵蚀利润。以这点为例,2025年上半年,雍禾医疗销售费用3.81亿元,同比减少17.71%,占比降至44.20%,公司称原因在于优化资源分配和实施精细化营销策略。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界面新闻记者陈杨制图


具体到业务上,植发行业通常分为植发和养固两大板块。界面新闻了解到,植发业务客单价、毛利率高,在雍禾医疗的营收贡献约为75%,但无论植发结果好快,其都难以形成复购。养固业务客单价、毛利率不如前者,但能形成多频消费,拉动营收,并为前者引流。

2018年起,雍禾医疗在内地医疗机构以“店中店”模式设立史云逊医学健发中心,此后还另建独立的史云逊健发机构。



2025年上半年,雍禾医疗植发业务、养固业务营收分别为6.62亿元、1.88亿元,分别同比减少1.63%、12.56%;客单价分别为1.98万元、4184元,分别同比下降14.03%、2.95%;毛利率分别增至66.40%、56.20%。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界面新闻记者陈杨制图

雍禾医疗称,两项业务收入减少的原因分别为植发业务人均消费减少、养固患者减少。界面新闻注意到,当期,公司养固业务服务人数同比减少9.6%,但植发业务服务人数同比增长14.5%。也就是说,对于作为业绩支柱的植发业务,公司“以价换量”,但未体现到总体收入上。

在这点,雍禾医疗向界面新闻表示,雍禾“一口价”改革后,植发业务拥有更宽的价格带。相对更高价位的雍享服务提供高品质制定化手术,相对低价的业务主任级别手术则希望覆盖更多消费者。调价后,前述两类手术都稳步增长。整体收入未增加的原因则包括近两年客群年轻化,比如女性数量增加,其植发单位量整体少于男性严重脱发植发单位量。

界面新闻截自公司2025年业绩公告

不过界面新闻注意到,从均价上看,相比公司刚在港股IPO的2021年,其植发业务客单价已经打了“七五折”,这亦与植发行业所处阶段有关。

2021年,国内植发服务的渗透率仅为0.25%,跑马圈地、抢占市场是头部植发公司的一致动作。到2023年4月,雍禾医疗CGO任剑向界面新闻表示,过去植发需求高度集中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现在已经遍布全国,从一二线城市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是属于整个行业的二次开拓期。

雍禾医疗也在此时大幅扩张并调价。其门店数量和增速在2023年末均达到顶峰,拥有75家植发机构,同比增长超20%,其中54家位于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20家位于三线城市,后者数量较2022年几乎翻倍;另有13家独立史云逊健发机构。

 

同年4月,公司执行董事兼CEO张玉告诉界面新闻,雍禾医疗价格已实现差异化,将下沉至蓝领人群。在此2个月前,公司提出前述“一口价”收费模式。相较于按毛囊数量计费,雍禾医疗称前者目的在于凸显医生的重要性,也为避免缴费后、术中加价等行业陋象。

不过尽管雍禾医疗或为抢占市场做足准备,但消费回暖的时机或更慢到来。

2023年,扩张下的雍禾医疗增收不增利,增亏至5.47亿元。原因即包括优化组织架构,人工成本增加;拓展在线获客途径,销售费用增加;新开门店、收缩部分门店录得一次性亏损。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界面新闻记者陈杨制图

在此业绩表现和经济大环境下,公司在2024年即刻“回头”、降本增效。到2025年上半年末,雍禾医疗植发机构、史云逊健发机构数量分别降至63家、6家,策略上也更注重高线城市业务。

实际上,界面新闻注意到,除了收缩门店规模、控制营销费用率等“节流”手段外,业内也都在寻找更多“开源”场景。如2024年,雍禾医疗养固业务将原有的生活级护理套餐调整为医疗级联合治疗套餐,当期养固业务客单价也达到高点。

8月29日,雍禾医疗告诉界面新闻,基础(生活级)养护不需要医疗资质,市场竞争激烈,医疗级养护发展则需要市场教育和上下游产品研发周期。目前,雍禾养护大量收入来自植发后患者,而该领域真正的市场是未植发患者做养护。公司第一步将摸索医疗级养护在雍禾店内发展,第二步适应性独立发展,这需要一个周期。

界面新闻注意到,今年4月,业内另一头部玩家大麦微针植发亦发布脱发慢病管理系统,覆盖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这都意味着植发公司们试图在脱发相关的更早环节就触达潜在客群,抢夺客源、延长服务周期、提高客户忠诚度。

由此,植发公司们的业绩发展、产品及收入结构是否将发生变化亦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