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8月29日上午,华夏银行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会,管理层回应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亏损、“反内卷”、下半年经营思路等问题。

华夏银行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55.2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8.32亿元,下降5.86%,比一季度降幅收窄11.87个百分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7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90亿元,下降7.95%,比一季度降幅收窄6.09个百分点。

回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亏损

华夏银行副行长、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杨伟表示,今年一季度受市场环境及上年同期高基数影响,银行业其他非息收入负增长情况十分普遍。华夏银行把握市场超调机会,在利率高点择机增加高收益类资产配置,稳定市场化业务的收益水平和规模,增厚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半年末降幅已较一季度末显著收窄。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实现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1.86亿元,该指标对银行非息收入及净利润形成小幅拖累,但相比一季度已显著改善。一季度数据显示,该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4.73亿元,上半年较一季度亏损额减少22.87亿元,降幅达92.5%。

在谈到分红时,杨伟表示,综合考虑股东回报、监管要求以及公司可持续发展等因素,该行拟以2025年6月30日普通股总股本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0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5.91亿元(含税)。

谈及市值管理,杨伟表示,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暨“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通过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持续现金分红、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优化信息披露、主要股东稳定持股、董监高自愿增持等举措,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提升银行投资价值。“下一步,华夏银行将努力提升发展质效和盈利能力,增强资本内生积累能力,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持续提升公司价值;合理平衡自身发展和股东回报,保持分红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股东持续分享经营发展成果。同时,我行将继续通过多种形式与投资者开展沟通交流,持续加强市值管理,努力给投资者更加满意的回报。”

谈反内卷、消费贷贴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华夏银行行长瞿纲表示,华夏银行积极响应中央“反内卷”号召,严格落实行业自律开展的各项规范存贷款定价行为,坚持理性定价、风险定价,自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证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下一步,该行将持续紧盯政策、紧盯市场,积极落实监管与自律要求,加强宣导、严格约束,从价格内卷回归价值服务,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瞿纲在谈到消费贷贴息问题时表示,该政策的实施,对华夏银行消费信贷的增长具有正面影响。“我行正在积极组织开展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落地传导执行,从产品、流程、系统等方面,合理简化办理手续,优化对客服务,为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向好。”

谈下半年经营战略与资产质量



瞿纲在谈到下半年经营思路时表示,2025年下半年,该行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快业务创新发展,深耕主责主业,从推动业务结构改善、产品综合运用和客户基础夯实、成本有效节约、质量保持稳定等方面着手,力争全年营收和利润保持稳定。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业务结构改善。推动资产规模结构优化,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统筹平衡负债总量、结构与成本管控,推动负债成本有序下降,稳定息差水平。

二是强化综合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客群分类经营体系建设,推进新客群开发、存量客群维护,抓好重点产品推动和综合运用,提供综合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增强客户合作黏性,培育壮大新的增长动能。



三是加强成本管控,深入推进降本增效。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按照”保障发展、厉行节约、合理开支、降本增效”的总体原则,落实降本增效要求,压缩一切非必要支出,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推动费用管理持续深化。

四是加强风险防控。深化全面风险统筹管理,夯实“一道防线”风控责任;严格资产质量管控,把好新增资产质量关,持续推动不良多元化处置,不断提升风险处置能力和价值贡献。

数据显示,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1.60%,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156.67%,比上年末下降5.2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51%,比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瞿纲表示,近年来,华夏银行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深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信用风险关键领域管控,提升资产质量及管理能力,资产质量指标持续改善。近年来,该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与可比同业差距持续缩小。

针对下一步工作,瞿纲表示,该行将继续按照“有序处置存量风险、有效控制新增风险”的原则,持续强化资产质量精细化管理,做好授信政策策略引导与差异化管理,优化业务结构,完善风险监测及预警纠偏体系,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和化解,优化迭代各类风险管理工具,不断提升科技对风险管控的支撑能力。同时,多措并举,加大问题资产清收处置力度,持续推动资产质量改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