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深海中,无数“隐形冠军”凭借技术积累深耕多年,却因资本认知壁垒难获关注。苏州鼎佳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蜕变,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2025年7月31日,这家扎根昆山的区域模切企业,在平安证券的助力下,成功登陆北交所,成为“北交所模切第一股”。从“传统配套厂”到资本新星,这场跨越五年的进阶,藏着平安证券“发现价值、重构价值、实现价值”的服务逻辑,也是平安证券投行“专业创造价值”的鲜活注脚。

平安证券项目组在北交所敲钟现场
价值发现:穿透式研判,挖出“模切厂”的技术含金量
2020年初,当鼎佳精密还被视作“区域配套加工企业”时,平安证券投行团队已通过三层研判,主动锁定其隐藏价值。
第一层是产业链传导验证。鼎佳精密的某重要供应商曾在平安证券保荐下登陆创业板,其管理层多次提及“鼎佳的模切工艺能满足高端客户的精度要求”。这一来自产业链上下游的反馈,让平安证券投行团队意识到:这家企业或许不只是“加工方”,而是掌握核心工艺的参与者。
第二层是现场穿透式调研。平安证券投行团队进驻鼎佳精密昆山工厂,项目组成员通过现场穿透式调研,深度剖析公司情况,从技术和市场角度提炼企业优势。在技术端,发掘公司高精度、高速度、高良率模切亮点;在市场端,以实际案例展现产品重要性,体现技术壁垒,进一步凸显企业价值。
第三层是市场份额测算。结合核心客户的采购占比,以及消费电子模切市场的整体规模,平安证券投行团队测算了鼎佳在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以及未来增长空间。“当时很多券商只看到‘模切’的传统属性,我们却通过产业链研究发现,它是消费电子精密制造的‘隐形刚需环节’。”平安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综合业务一组执行总经理朱翔坚回忆。
价值重构:定制化方案,把“产业优势”译成“资本语言”
找到价值只是起点,让资本市场看懂价值,更需解决复杂问题、精准适配规则——这正是平安证券“价值重构”的核心能力。
在企业治理规范环节,项目组于2021年9月协助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革,使其建立起包含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及董事会秘书制度在内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治理模式向上市公司标准转型。“治理规范是上市的基础,我们不仅帮企业搭建制度框架,更注重让制度真正落地运行。”朱翔坚表示。
尽职调查期间,团队对企业历史沿革、股东构成、关联交易、财务核算、资金流水、境外销售等事项开展全面核查。面对部分早期历史股东失联的棘手问题,项目组通过工商档案追溯、老员工协助、属地部门协调等多渠道联动,最终完成股东核查工作,厘清股权脉络。“历史问题不能回避,必须彻底解决才能让上市根基扎实。”朱翔坚补充道。
北交所作为年轻的证券交易所,彼时很多企业对其知之甚少,对于申报更是抱着犹豫的态度;但平安证券项目组凭借对资本市场动态的精准洞察与政策敏感度,判断未来北交所会有持续不断的政策支持,其品牌形象、市场地位、交易活跃度都将有质的提升。2023年9月,平安证券项目组积极协同企业下定决心申报北交所,为后续成为新“国九条”后首批受理企业埋下了伏笔。随着北交所日益成为创新型企业IPO上市新的主阵地,项目组当初对未来资本市场的判断再次得到了印证。

项目组、发行人及相关中介机构工作现场
价值实现:不止敲钟,更造长期增长引擎
2025年4月7日,鼎佳精密IPO以283天的审核周期过会,成为新“国九条”后首批受理、2025年两会后首家上会的企业——这一效率背后,是平安证券对“价值实现”的系统性赋能,而非单纯追求“上市速度”。
本次募集资金将投入“消费电子精密功能性器件生产项目”“包装材料加工项目”等,不仅助力企业扩充产能、构建更具弹性的智能制造体系,提升生产效率,缩短交货周期,更进一步巩固了鼎佳精密在消费电子领域的领先地位。募集资金还将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谈及上市历程,鼎佳精密管理层直言“从股改到上市,平安证券的服务贯穿全周期。他们不仅解决具体问题,更帮我们理解资本市场的逻辑,这种陪伴式服务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平安证券发挥投行专业能力,为鼎佳精密量身定制了上市方案,帮助其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工具,优化资本结构,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推动企业产业升级转型。

项目组与发行人董事长李结平合影
鼎佳精密的案例,不是孤例。过去三年,平安证券已助力多家专精特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覆盖模切、半导体材料、智能装备等多个制造领域。这些案例共同形成一套“制造升级+资本赋能”的闭环服务模式:先以产业链研究发现技术价值,再以专业服务重构资本逻辑,最终以全周期赋能打造长期增长引擎。
鼎佳精密的上市钟声早已落定,但平安证券投行服务的逻辑仍在延续:不是“帮企业敲钟”,而是“让产业价值被资本读懂”。当车间里的精密工艺能被资本看见,当技术潜力能转化为增长动能,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