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出生人口数量同比增长17%,远高于全国5.8%的同比增幅,湖北天门做对了什么?
近日,一篇来自天门市委市政府的署名文章,发表在2025年第8期湖北省委机关刊物《政策》上。该文提到,人口问题不仅是家庭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民生问题。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等特征。天门是省直管市,户籍人口160万人,居全省(县、市)第一,人口增长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结婚人数进入“低谷期”。民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只有610.6万对、同比下降20%,创40年来新低。天门结婚登记人数同样逐年下降,近三年来降幅达19%;初婚年龄逐年增长,男性平均超过32岁,女性平均超过30岁。究其原因,客观上受高房价、高彩礼、高育儿成本等影响,主观上受先立业后成家等观念影响。
二是出生人口进入“下降期”。从国家统计局数据看,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带来1786万新生儿,此后出现“七连跌”。受住房、教育、医疗以及升职与生育“两难困局”等因素影响,天门出生人口“八连降”,从2016年18528人下降至2023年6004人、下降67%。
三是老龄化趋势进入“加速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60周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人,占比22%。截至2024年底,天门60周岁以上人口占比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婚率、生育率“双下降”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老龄化人口结构也使当前社会面临青壮劳动力短缺、社会活力下降等问题。
天门市委市政府署名文章称,天门坚持“投资于人”改善民生,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先后出台鼓励生育“五条措施”“七条意见”“新七条意见”,制定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实施意见,形成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
具体来看,当地给予多样化婚恋支持,助力青年“脱单”。推进婚俗改革,指导各村(社区)修订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举办集体婚礼、纪念婚礼、简约婚礼,持续整治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天门入选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强化婚恋服务,整合妇联、工会、团委力量,成立市级“公益红娘”组织“启爱社会服务中心”,建立各级“公益红娘”组织436个,招募“公益红娘”1300余名,开展青年联谊交友活动300多场次,促成400多对单身青年交往。减轻婚嫁负担,给予结婚家庭6万元购房补贴,可与鼓励生育购房补贴(二孩家庭6万元、三孩家庭12万元)以及教职员工、医务人员、进城农民、引进人才、产业工人等5类职业购房补贴(每类补贴6万元,引进人才最高补贴10万元)叠加,已有450多对夫妻受益。
天门推动备孕、孕前、孕期门诊一体化集中管理,让育龄妇女“怀得上”“孕得好”“生得优”。关爱女性健康,全面落实为14岁女生提供2剂次2价HPV疫苗自愿免费接种工作,连续4年把实施适龄妇女特定疾病救助纳入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关心母婴健康,扩建产科病房,免除孕妇每人1000元左右的无创基因筛查费用,提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增补叶酸服务。对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2024年无新生儿死亡。关注生殖健康,将8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在市内定点医院进行人工授精、试管婴儿辅助生育的家庭,分别给予3000元、10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帮助生育困难家庭“圆梦”。
在补贴、产假、服务等方面,天门制定相关政策,解决生育家庭后顾之忧。扩大补贴范围,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分别给予2300元、3300元的一次性生育奖励和分娩补助,并每月分别发放800元、1000元的育儿补贴,直至孩子满3周岁。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妇女分别享受6个月、7个月、8个月的产假。农村居民、民企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生育二孩、三孩的,市财政按每月600元标准为产妇分别发放7个月、8个月产假生活补助,让群众休假也能领钱。降低生育成本,鼓励生育购房补贴可与职业补贴叠加享受,生育二孩最高享受综合补贴21.6万元,生育三孩最高享受综合补贴28.5万元。提高兑现效率,在具备条件的市内三家定点医院增设“鼓励生育一站式服务”工作站,组织卫生健康、公安、医保等部门和委托代理银行的工作人员驻站办公,实施“五个一”服务,即生育二孩、三孩家庭成员不出医院即可办理一个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一个户口簿,获得一个生育红包、一张购房认购券、一张生育补贴银行卡等。
上述文章介绍,天门持续完善责任机制、宣传机制、保障机制,充分凝聚促进人口增长强大合力。
其中,天门将鼓励生育作为“一把手”工程,连续两年纳入全市重点工作,成立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市、乡、村三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市委、市政府建立鼓励生育工作“双月推进会”制度,召开部门联席会,将动员会开到村组一级。在市卫生健康委成立生育工作办公室,赋予市直单位和乡镇生育工作职能,市直单位设在人事政工科,乡镇设在社会事务办,将工作部署到基层、落实到一线。
当地以婚育友好为主题,创作方言小品、民歌民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开展“百戏进百村”文艺汇演,实现“一村一年一场戏”。组建鼓励生育宣讲团,持续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园区“三进”活动,宣讲1000多场,发放宣传手册3万本。
天门市委市政府文章最后还提到,天门把鼓励生育政府投入作为“耐心投资”,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2024年兑现资金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例不到2%。鼓励用人单位设置“生育友好岗”,推行“弹性工作制”,举办女性专场招聘会,免费为因生育中断就业女性提供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