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9月1日,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工业母机产品质量提升和设备升级换代,以高水平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相关国际标准,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标准供给结构更加优化。加快高端工业母机、高档数控系统、高性能功能部件、先进制造工艺、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标准研制,部分关键标准适度领先于产业发展平均水平,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有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适用标准,形成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标准成果的常态化衔接机制,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联动更加紧密高效。到2030年,适应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全面形成,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持续跃升,以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全面显现,减材、等材制造标准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增材制造标准水平达到世界领先。

【机会前瞻】

9月1日,国家标准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为我国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划定清晰路径。《方案》明确提出,到2026年将基本建立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国际标准,国际标准转化率提升至90%,重点突破高端工业母机、高档数控系统、关键核心零部件等领域的标准瓶颈,部分关键标准将适度领先于产业发展平均水平。到2030年,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将全面形成,减材、等材制造标准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增材制造标准实现世界领先,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核心支撑。

《方案》构建的标准体系涵盖基础通用、设计配套、制造装备、制造工艺、检验检测、行业应用6个层次,包含34个大类、17个小类内容,形成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 "软联通" 技术标准群。其中,基础通用标准突出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方向,设计配套标准重点规范数控系统、主轴部件等核心功能部件,制造装备标准则细分减材、等材、增材制造装备的技术要求,尤其强化了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高端应用领域的标准衔接。这种 "链式思维" 的体系设计,旨在通过标准协同解决产业链短板,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