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据中国政府网周四发布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壮大体育经营主体等六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举措。
《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2%。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尽管数据表现亮眼,但我国体育消费市场仍存在着高品质体育赛事和体育用品供给相对短缺等问题,需要通过政策引导来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在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方面,《意见》首先提到,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出台赛事经济发展专项政策。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依托运动项目协会等机构开展赛事评级,引导赛事规范发展。提高职业赛事发展水平,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意见》还提出,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以各地自然资源禀赋为依托,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户外运动项目,推动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意见》特别提到,培育壮大冰雪经济。持续发布实施全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冰雪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
在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方面,《意见》提到,拓展体育消费场景。鼓励依法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打造体育运动空间。充分挖掘城市各类“金角银边”空间,配建群众身边“小而美”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引导商业综合体、景区、商圈、街区等引入体育健身、赛事活动等业态。支持在体育场馆、体育公园、运动营地等打造一批沉浸式体育消费场景。
在壮大体育经营主体方面,《意见》提到,做大做强体育企业。加快国家关于助企惠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在体育领域落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推动体育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健全体育企业培育机制,组织开展体育企业提质升级专项服务行动,扩大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引导更多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
在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方面,《意见》提到,开展商旅文体健联动,促进赛、展、节、游一体谋划、一体开展,丰富产业业态。推动体医融合,加快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支持体育与科技、传媒、农林、交通、养老等产业复合经营,创新行业融合发展路径和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推出一批“体育+”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方面,《意见》提到,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投融资服务,加强信贷管理,丰富信贷产品,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鼓励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确保体育产业相关经营主体及时享受政策优惠。
除上述五个方面,《意见》在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方面提出,优化体育消费支付服务,加快拓展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应用场景,利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化、数字化服务优势助力体育产业和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实行体育预付式消费资金托管模式,推广应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方案,防范化解预付式消费风险。
体育消费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重点领域之一。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从中央和部委层面来看,政策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今年年初出台的《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使其设施建设、服务供给、管理水平、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助力户外运动参与人数持续增长,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特别提到,启动实施冰雪旅游提升计划,组织开展冰雪消费季等促消费活动,建设一批冰雪主题高品质旅游景区、度假区,支持冰雪资源富集地区建设全球知名冰雪旅游高质量目的地。鼓励各地因时因地丰富冰雪场地和消费产品供给。
付一夫建议,未来监管部门既要通过丰富赛事供给,提升品牌赛事影响力,还要持续完善体育产业体系,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提升赛事运营专业化水平;同时,要加强体育标准化建设,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
此外,他在采访中提到,可以利用金融支持创新产品,如开发体育产业专项贷款、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保障体育企业融资需求,不断挖掘体育产业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