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承认自己看了中国阅兵:美丽、印象深刻

9 月 3 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庄严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这是一场规模盛大的纪念活动,不仅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在国际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

就在北京九三盛典举行的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在关注。因为时差的关系,阅兵进行时正值美东时间 2 日晚间。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直播观看了阅兵。他称这是一场 " 美丽的仪式 "," 非常、非常令人印象深刻(very, very impressive)"。谈及九三阅兵,特朗普说他 " 理解 " 中国举行此次阅兵式的原因。

但紧接着,特朗普话锋一转,声称中、俄、朝三国所谓 " 密谋对付美国 "。

在 4 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应询回应:中方邀请外国嘉宾来华出席有关活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是为了携手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发展同任何国家的外交关系从来不针对第三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熊李力在接受直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特朗普的表态可谓 " 矛盾示好 "。一方面他无法否认中国阅兵的国际影响力,只能给予一定肯定;另一方面,他又试图通过 " 密谋论 " 转移美国国内压力,强化对外竞争姿态。这种矛盾心理,恰恰折射出中美关系中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复杂局面。

专家:本质上是 " 矛盾示好 "

特朗普 3 日还表示,中方阅兵本应突出美方为结束太平洋战争提供的帮助。有分析指,他似乎因为中方没有突出点名美国所作出的 " 贡献 " 而不满。

对此,熊李力分析称,其实细看这次中国领导人在九三纪念活动上的讲话,就会发现其中明确肯定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同时也充分肯定了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 但必须强调的是,中国抗战的胜利首先源自中华民族自身的浴血奋战与坚韧不屈,这是最根本的内因,而外部支持则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内因为主、外因为辅’的辩证历史观,并不是否认美国的作用。恰恰相反,中方在回应中充分肯定了美国在二战中的积极贡献。" 熊李力说。

跟风的欧盟:冷战思维下的偏见

不仅美国,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也在同一天放出言论,声称中国与俄罗斯、伊朗、朝鲜站在一起,是在 " 反西方 ",甚至在 " 挑战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

对此,发言人郭嘉昆严正驳斥,指出这种言论 " 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缺乏基本历史常识 "。

郭嘉昆指出,26 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20 多位外国政府高级代表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包括 19 个欧洲国家在内的 100 多位驻华使节出席纪念大会,涵盖世界五大洲,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恰恰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历史贡献和世界意义的普遍认同,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共同愿望和决心。

" 希望这些人摒弃井底之蛙的偏见、夜郎自大的傲慢,树立正确二战史观和理性对华认知,立即纠正错误言论、消除负面影响,多做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有利于中欧关系的事,而不是相反。" 郭嘉昆直言。

卡拉斯

熊李力指出,欧盟与特朗普的逻辑如出一辙。其声称的所谓 " 反西方 "" 挑战秩序 ",实际上是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的延续。他强调,中国与俄罗斯、伊朗、朝鲜等国在二战叙事上展现的是一种共同立场——维护战后胜利成果,而不是现实中的结盟信号。把历史纪念曲解为对抗信号,本质上是对二战历史的不尊重,也难以获得国际社会的共鸣。

作者丨直新闻驻京记者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