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6日至12日是“第四届预防儿童烧烫伤宣传周”。
9月6日,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主办的第四届“预防儿童烧烫伤宣传周”开幕式在北京启动,本届宣传周启动了“预防儿童烧烫伤0-6岁健康安全科普行动”项目。

预防儿童烧烫伤0-6岁健康安全科普行动项目启动。主办方供图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原常务副主任宋文珍指出,学前教育阶段是安全行为养成关键期。推动0—6岁预防烧烫伤教育,是对国家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和未成年人保护战略的具体落实。
“烧烫伤导致的长期后果和伤残给个人、家庭和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防控与心理健康室主任研究员段蕾蕾介绍,儿童是烧烫伤的高危人群,其发生与年龄、监护条件及环境暴露显著相关。中国每年因烧烫伤就医的儿童数量庞大,全国范围内约有2600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烧烫伤,其中儿童群体占比超过30%,而1-3岁低龄儿童因自主活动能力增强、好奇心旺盛但缺乏危险识别能力,成为最高发群体,占0-14岁儿童烧烫伤就诊病例的2/3。
开幕式上,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发起人胡亚捷与孙便友提到,在多领域领导、专家、社会各界力量和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的共同努力之下,烧烫伤预防与急救知识已正式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三年级教材,标志着该项工作取得国家义务教育层面的突破。会上介绍,未来工作重点聚焦于0-6岁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预防烧烫伤教育,系统推进低龄儿童防护体系建设。
中华医学会烧伤医学分会前主委、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主任、教授吴军表示,我国0-6岁儿童烧烫伤发生率高、后果严重,系统化的预防教育和应急科普至关重要。烫伤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只有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够防止伤势加重。“切记千万不要用任何外用药物及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请牢记烫伤急救5步骤:冲、脱、泡、盖、送,让烧烫伤远离我们的生活。”吴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