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111)再谋跨界。
9月7日,向日葵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或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漳州兮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兮璞材料”)的控股权及浙江贝得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得药业”)40%股权,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以下简称“本次交易”)。
其中,兮璞材料主要提供半导体市场电子级材料、一站式氟相关服务,而向日葵主营业务聚焦医药领域。
向日葵表示,经初步测算,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本次交易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不构成重组上市。公司股票将于9月8日(星期一)上午开市起停牌。
在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5日),向日葵股价迎来放量上涨,收报4.96元/股,上涨11.96%。
“一石二鸟”的收购

根据向日葵披露的信息,公司拟同时推进两笔交易,一笔“跨界”半导体并拿下标的控股权,另一笔则是收购控股子公司剩余股权。
前者为兮璞材料,该公司位于福建漳州,致力于成为半导体市场电子级材料的一级供应商。官网显示,兮璞材料致力于开发半导体市场的先进材料,提供一站式氟相关服务,产品应用于半导体、新能源锂电池热控等行业。
后者为贝得药业,该公司为向日葵的控股子公司,也是其核心资产。官网显示,贝得药业注册资本2.5亿元,占地153亩,生产和销售医药原料药、制剂及医药中间体等产品。生产规模为年产原料药500吨、针剂4000万瓶、口服制剂11亿片(袋、粒)。
因贝得药业交易对方绍兴向日葵投资有限公司,系向日葵实际控制人吴建龙控制的企业,因此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目前各方已围绕本次交易签署交易意向协议书,不过,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兮璞材料及贝得药业的估值尚未最终确定。
向日葵表示,公司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的时间内,即在9月22日前披露本次交易方案。若公司未能在上述期限内披露交易方案,公司证券也将最晚于9月22日复牌并终止筹划相关事项,并承诺自后续至少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对于此次跨界,市场早有预期。在今年4月的业绩说明会上,向日葵高管表示,公司将在保证现有业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扩大流通领域销售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另外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和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等情况,适时通过多种方式寻求外延式发展的机会,实现公司经营提质增效。
曾多次谋划跨界
上市以来,向日葵已多次谋划跨界,其当前主营的医药业务,也是通过2019年的跨界收购而来。
公开资料显示,向日葵前身为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主要从事电池研发与生产,于2010年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2019年起,向日葵通过收购贝得药业60%股权进军医药制造领域,并逐步出售光伏资产,实现向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转型。
不过,剥离光伏业务三年后,向日葵却在2023年打算重新“追光”。2023年3月,向日葵公告称,拟与绍兴集成电路基金、上海隆象共同对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隆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投资,并以项目公司为主体,经营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首期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5亿元。
向日葵后于2024年2月宣布,在目前市场环境变化及多种因素影响的背景下,决定终止topcon电池产品项目并注销项目公司。
一个月后,向日葵再次宣布,拟与珠海优盈新材料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优盈新材料”)、二四九五金属基陶瓷技术(珠海横琴)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二四九五”)共同投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金属基陶瓷相关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业务,可广泛应用于光伏和半导体设备等领域。
其中,优盈新材料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吴建龙作为有限合伙人投资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
深交所随后下发关注函,要求向日葵说明前次投资项目终止的具体情况及合理性等,说明公司短期内先终止并再次跨界投资相似领域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是否存在炒概念、蹭热点的情形。
彼时向日葵回应称,本次投资金属基陶瓷材料行业具有较好的发展趋势,公司充分考虑了新业务的风险和挑战,并进行了审慎的评估,有利于保护上市公司及投资者利益,不存在炒概念、蹭热点的情形。
但历时逾一年,此次跨界仍然未能成行。2025年4月,向日葵与优盈新材料、二四九五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之终止协议》,决定终止原投资协议及项目合作。原因是二四九五提供的金属基陶瓷新材料产品经过多次测试,未达到相关技术指标。公司本着审慎原则,与优盈新材料、二四九五友好协商后,一致同意终止原协议及项目合作。
回溯来看,业绩不振,或许是向日葵数次谋划跨界的动因之一。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30亿元,同比下降2.38%;归母净利润为782.73万元,同比下降64.01%;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44亿元,同比下降8.33%;归母净利润为116.07万元,同比下降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