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数十亿美元,试图在这股浪潮中扮演关键角色,帮助跨国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理论上,这一布局原本有望成为行业在宏观压力与裁员困境下的新增长点。

  然而,现实却并不如预期。许多客户发现,咨询公司对生成式AI的掌握并不比企业内部团队更专业,往往在尝试落地应用时遇到瓶颈。制药企业默克的首席数字官就直言:“很多时候他们是在用我们的预算学习。”

  根据Gartner数据,2024年全球在生成式AI相关咨询上的支出增长至37.5亿美元,较前一年的13.4亿美元大幅增加。但业内普遍认为,要等四五年技术成熟、应用路径清晰,咨询公司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咨询的短板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麦肯锡、波士顿咨询等管理顾问机构,过去在云计算、企业资源计划等系统实施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生成式AI这样前沿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上,却缺乏现成“操作手册”。

  不少企业负责人指出,请咨询顾问来研究AI工具的使用方式,效果未必优于内部年轻工程师的探索。某制药公司甚至中止了一年期合作,决定独立推进医生教育内容的AI应用项目。

  一些客户抱怨,花了数千万美元却换来一份厚重的趋势报告,而缺乏实际可落地的案例。美国房贷机构AmeriSave的高管表示:“他们的能力和我们自己做差别不大。”

  市场空间与行业困境

  尽管如此,咨询公司仍然在AI相关领域获得收入。例如,毕马威在美国潜在AI咨询项目规模已增至14亿美元,高于两年前的5亿美元。在最新财报中披露,其生成式AI订单环比增加1亿美元。

  多家公司依旧对前景充满信心。麦肯锡的合伙人库彻表示,如果企业能够有效利用生成式AI,未来五年股价有望翻倍。不过他也承认,目前真正实现转型的企业仍属少数。

  专家指出,大型企业通常会愿意支付咨询费用来部署那些成熟、可预测、且不涉及核心竞争优势的技术。生成式AI尚未达到这一阶段,但未来部分应用场景可能会成为咨询业的“第二波盈利机会”。

  前景展望

  目前,企业与顾问普遍承认,生成式AI尚未带来颠覆性转型。在实现大规模、可持续的业务价值之前,还需要时间和反复试验。

  行业研究机构Source Global Research负责人分析称:“问题在于,咨询公司试图站在技术前沿,但这并不是它们真正擅长的领域。真正的机会将在下一阶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