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西梁村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距乌鲁木齐市区40公里,全村总面积5.67平方公里。

平西梁村党群服务中心。图片由澎湃新闻 刘璐 摄

提到平西梁村,一定会谈到村党支部书记李桂琴,因为她与平西梁村的发展建设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在李桂琴记忆里,二十年前的平西梁村,曾面临“人多地薄”的困境:土地都是旱地,农业生产完全依赖自然条件,“半年种地半年闲”是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村落基础设施极度匮乏,土坯房林立、泥巴路蜿蜒,年轻人为谋生计纷纷外出,村庄发展陷入停滞,毫无生机。

直到2004年,平西梁村迎来了自己的转折。村里引入了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项目,项目的落地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更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据当地村民回忆,彼时已有部分有商业头脑的村民尝试开办农家乐,开启了对乡村旅游的初步探索。

李桂琴是在2008年回到的平西梁村。“我之前做企业的,人家都叫我企业家。”李桂琴质朴一笑,新疆的太阳很大,阳光浓烈,李桂琴的脸被晒得黝黑,但一口牙很白。当被问到为啥放下自己的事业回村里?她直爽地说,“当时就想着为家乡做一点贡献,一个人富不算富,要带动全村人富起来,才算是。”

2008年,李桂琴被村民选举为村主任。彼时的平西梁村虽已开始发展文旅,但并不成规模,“我刚接手的时候村里的现状就是脏乱差。”

当上村主任的李桂琴开始琢磨,如何借助村子自身的优势发展。“我上来第一个就是整治环境卫生,第二就是把闲置的土地盘活。”由于村里有很多空房,如果能把这些没人住的房子拢在一起,做整体改造。环境好了,自然而然会吸引人来。

2008年,平西梁村引入企业对全村进行整体改造,308户村民全部搬迁至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新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家乐、滑雪场、马匹租赁等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同样被李桂琴称作是一个转折。村“两委”在充分调研后,进一步升级发展思路,提出“整村打造民宿”的特色产业规划。面对村民对房屋租赁、产业转型的顾虑,村“两委”先后召开5次村民大会、15次村民代表会议,深入沟通凝聚共识;从5家招商企业中筛选优质合作方后,历经11轮谈判,成功推动企业与村民签订房屋租赁合同,规模化、多元化的民宿集群逐步成形,乡村旅游业态实现质的飞跃。

为推动乡村旅游向纵深发展,平西梁村创新性采用“企业+农户+集体”发展模式,构建起了三方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李桂琴介绍,凭借资金、管理和市场运营优势,企业负责民宿的投资建设、装修改造与运营管理,这不仅引入了先进经营理念和服务标准,还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为产业发展注入了专业活力。

同样,农户以自家闲置房屋和劳动力入股,“一方面获得稳定房屋租赁收入,每年租金达2.5万元-5万元。”李桂琴指出,另一方面村民还可以在民宿、滑雪场等地就业,从事民宿管家、服务员、滑雪教练等工作,还能依托周边旅游资源开展特色经营,多渠道实现增收致富。

在李桂琴看来,“整村打造民宿”对老百姓来说是收益最大的。“现在平西梁村发展好了,大家都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家乡做一点贡献,在做贡献的过程中,他们自己也挣到了钱,我们村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人没有外流,我们的民宿增加了,我们的业态增加了,我们的就业渠道就更多了。”

李桂琴介绍,当前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二十年前的“寥寥无几”增长至3.96万元,从事旅游业人数占全村劳动力的79%,旅游业收入占人均年收入的70%以上,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跨越。

“你看我已经在这个村干了四届,我见证了平西梁村的发展。我既是见证者,我也是执行者。”李桂琴坦言,村子能有如今的发展规模,她心里真的很安慰,“现在已经初步实现了我的梦想,但是我还有信心把它打造得更好。我们未来的规划是打造100家民宿,要把我们村打造成全疆民宿第一村,我就想着,美丽新疆看平西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