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 / 新疆日报记者 孙芳婷

清晨,伊犁河上的薄雾尚未散尽。石环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自家的超市里清点完货品,匆匆发动汽车,她要赶去伊宁市批发市场进货。河对岸,伊宁市六星街的老院里,赛依旦 阿布迪热西提起床整理好衣衫,准备驾车前往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开始一天的工作。

她们驾驶各自的车辆,汇入日渐繁忙的跨河通道,在一座座桥梁上相向而行。一个忙于生意,一个奔波通勤,飞驰的车窗背后,是两段被同一座城市、同一条河流滋养,却又各自精彩的人生。

" 一岁的时候,我就跟着父母来到了这里。那时候听老一辈人说,最早这里还得靠船摆渡。"9 月 9 日,说起连接伊宁市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之间大桥的变迁,35 岁的石环如数家珍," 最早的一桥,坑坑洼洼,坐公交车一路上晃晃悠悠。"

路,承载着生计。2008 年,因为自家的超市,石环开始频繁往返两地进货。" 单程 1 个多小时,去伊宁市进趟货,大半天就没了。"

后来,二桥通了,石环也有了车,去伊宁市单程缩短到 40 分钟。而眼下,伊犁河三桥三个巨大的 "O" 形索塔横跨河面,雄姿初显,大桥预计 9 月底通车。

" 听说以后从伊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走三桥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5 分钟就能到!" 石环的语气里满是期待。对她而言,省下的不仅是油费,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与家人相伴的时光。

河对岸,28 岁的赛依旦也有着同样的期待。

2022 年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工作后,通勤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刚开始先打车到车站,再换乘公交,全程也要一个多小时。" 今年,她买了车,时间节约了将近 20 分钟。她盘算着,伊犁河三桥通车后,压力分流,路况更好," 我每天起码能多睡半个小时!"

石环(左二)、赛依旦 阿布迪热西提(右二)和赛依旦的家人坐在小院里一起喝茶聊天。石榴云 / 新疆日报记者 孙芳婷摄

一座桥,两个人,对时间有了全新的丈量方式。而伊犁河两岸的生活,更让他们充满期待。

最近,赛依旦正忙着联系伊宁市巴彦岱镇巴彦岱村的王蒙书屋。近期,他们计划在那里开展一场主题党日活动。

这座建于 2013 年的书屋,因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在此度过的一段岁月而闻名。那些珍贵的老照片和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无声地讲述着王蒙与各族同胞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深厚情谊。

" 依托王蒙书屋这个品牌,我们大力发展文旅融合项目。现在全村开了 40 家民宿,带动就业 1265 人。去年村集体收入是 238 万元,今年我们有信心突破 300 万。" 伊宁市巴彦岱镇巴彦岱村党支部书记托鲁衡・玉山的介绍,让赛依旦在对接活动细节的间隙,总会认真打量这里的一砖一瓦。

" 同这座桥、这个书屋一样,有一条条看不见的纽带,正在推动家乡的繁荣发展。" 赛依旦说。

入夜,伊宁市六星街,灯火温柔地洒在每个人身上。手风琴的旋律、烤肉的香气、游客们的笑声,共同构成了这幅画。

石环身着新订做的艾德莱斯绸裙子,刚到街区站定,便遇上了接待游客的赛依旦妈妈沙吉旦 买买提依明。

赛依旦主动帮两人拍照,一张张精美的照片瞬间拉近了两颗年轻的心灵。

" 孩子初三了,伊犁河三桥也快通车了,我想在伊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再买一套房。" 石环的选择,引起了赛依旦的共鸣," 那边更潮流,是新城,发展潜力大,离察县更近,更符合我们年轻人对生活的想象。"

大桥连接的不仅是地理空间,它们让生意更好做,让通勤更便捷,让美好生活有了更多选择。

责任编辑:梁丽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