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环境”微信公众号9月11日消息,近日,上海以徐家汇公园为首个试点,推进“光污染防控示范公园”建设,旨在打造市中心更暗、更柔、更自然的夜间光环境。

“上海环境”微信公众号 图

“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除了“晃眼睛”外,“光污染”对人和城市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对人类健康而言,它会打乱睡眠节律、诱发情绪波动,夜间强光还可能增加出行安全隐患;对于生态环境,它会干扰迁徙鸟类的导航方向,打乱昆虫、植物的夜间行为规律;此外,灯光乱射天空、过度照明也是对电力的巨大浪费,甚至影响天文观测的科学性。

徐家汇公园的此次“光污染”防控试点,有以下多种关键思路:

一是选择截光型灯具:让光线只照向地面,不“飘”向天空。

二是控制“光的质量”:降低不必要的照度,选用更柔和的色温。

三是实行智能照明:分时段调节亮度,精准照亮步道、广场等核心区域,避免“无差别照明”。

治理光污染,不只是为了仰望星空。这并非孤立尝试,而是落实《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的具体实践。未来,上海将逐步推进光污染治理,成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城市治理工程。

与此同时,把星空“还”给夜晚,需要大家一起参与。对企业而言,商业体、开发商可多采用节能友好的照明设计,少用强光、乱闪等光源。对市民而言,让我们从小事做起——拉上窗帘防灯光外泄,选用合格的节能灯具,随手关掉不需要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