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银川雨水充沛
蒿草生长茂盛
8月至9月其花粉浓度达到高峰
为此
银川市开展了“除蒿攻坚战”
市林草和园林管理局
紧急摸排超过170亩的
蒿草集中生长区
并于9月5日前完成清理
“除蒿攻坚战”启动后,不少市民通过网络点赞:“终于对蒿草下手了”“以人为本,为林业部门点赞”“真是鼻炎患者的福音”“好消息,需要志愿者我也报名”……
目前,市林草和园林管理局仍在持续检查和清理,并与各辖区政府、街道、社区协同推进,合力清除残余蒿草,守护市民呼吸健康。

展开多轮作业,清除过敏元凶
初秋的银川依旧炎热,在银川国际交流中心西侧的绿地内,园林工人操作着割灌机持续作业,一株株“过敏元凶”被连根拔除。
尽管也对蒿草花粉过敏,银川市绿化养护中心工作人员汪洋仍坚守现场指挥工人作业。虽然佩戴了墨镜和口罩,但是一轮清理下来,他的眼睛仍会发红流泪。“这一带靠近阅海湖绿道,市民常来运动,为了大家的健康,今年我们已经开展了4轮杂草清理。”他告诉记者,目前的清理主要采用割灌机与工程车配合,对成片蒿草实施前割后推、连根拔除。清理下来的蒿草都会进行无害化处理:运往植物垃圾场焚烧或填埋,或由养殖户作为饲料拉走。全程采取密封装袋、篷布覆盖等措施,防止花粉和种子传播。
在毓秀公园,十余人的专业队伍正有序作业:割灌机清理蒿草,工人用草耙归拢植株并装袋,清运车及时转运。银川凤洁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7月和8月他们已开展多轮除草,“春夏及时割除,防止开花,此时根小易清理,现阶段查漏补缺效果更好。”

深入持续推进,健全治理机制
蒿属花粉是全球最常见且致敏性最强的花粉之一,许多地方也因此将蒿草列为“恶性杂草”。蒿草花粉高峰期来临后,银川市林草和园林管理局迅速下发集中治理通知,要求各相关单位全面摸排绿地、公园、林带中的蒿草生长情况,并组织技术力量清理。截至9月5日,已集中清理大面积野生蒿草约170亩,做到连根拔除、转运填埋、严防扩散。
部分绿地因权属不明、管理强度低,成为蒿草易生的“三不管”地带。市林草和园林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已对这类空地进行摸排,将尽快联系街道、社区及相关单位明确管理职责,组织专业清除。
下一步,银川将建立健全蒿草治理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全面整治:
一是养护单位加强督查,在日常管护中动态清理野生蒿草;
二是协调辖区、街道、社区对裸露空地实施临时绿化,通过种植苜蓿等方式抑制蒿草生长;
三是在蒿草花粉期和种子成熟前实施机械割除;
四是实行分级管理,优先清理居民区、学校、公园周边等人群密集区域,对远郊荒地则以监测为主。

科学认识蒿草,推进联防联治
蒿草繁殖能力极强,一株可产生数千万乃至上亿颗花粉,即便清除绝大部分,余株仍可能快速恢复种群。其种子轻小且带绒毛,易借风传播,外地蒿草种子也可能随季风进入银川。
蒿草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低,适合西北干旱半干旱环境生长。常见的黄花蒿、艾蒿、猪毛蒿等不仅具备固沙防水土流失功能,还能促进植物多样性。部分蒿草还有药用和食用价值,如青蒿素提取自黄花蒿,艾蒿可活血止血,蒿子面、蒿子粑等也是地方特色美食。
蒿草花粉致敏主要是因为其颗粒微小,易被吸入呼吸道,花粉表面及内部的蛋白质易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引发过敏反应,导致鼻塞、流涕、眼痒、喉咙痒等症状。
市林草和园林管理局呼吁市民尤其是过敏人群加强防护:花粉高浓度天气减少户外活动,外出佩戴口罩,回家及时洗脸洗手,保持门窗关闭、室内清洁,如出现严重过敏及时就医。
此次“除蒿攻坚战”并非要彻底消灭蒿草,而是通过科学防控,将其控制在不足以引发大规模公共卫生问题的水平,实现生态与健康的平衡。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治理,共同守护市民的呼吸健康。
(原题为《过敏元凶,连根拔起!银川清理蒿草17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