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梁宝欣

9月14日,2025南山羽超企业羽毛球赛在粤海街道文体中心正式开赛这场面向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独角兽及上市企业的赛事,但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赛事并非单纯的体育竞技活动 ,南山区正试图把羽毛球当成纽带,将球场转化为政企精准对接、企业跨界合作的新场景。

本次赛事由南山区人民政府指导,南山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联合区科创局、工信局、商务局、文体局、金融中心共同主办,定位为大型政企联动体育IP。

与常规赛事不同,其分组设计深度匹配企业发展阶段:针对起步突破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设“成长杯”,面向快速成长期的瞪羚企业设“绽放杯”,服务稳定成熟期的上市及独角兽企业设“上市杯”,最终各组优胜者将晋级“巅峰对决”总决赛。通过体育赛事将企业分类聚合在一起,使得不同阶段的企业能在球场与会场之间展开跨界对话。

作为 “中国创新第一区”,南山的产业基础为赛事提供了天然土壤。截至2024年底,南山商事主体突破60万,上市企业达216家,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31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500家;同时,产业梯队成形,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近60%,形成“1个千亿级+9个百亿级”增加值集群

这些企业既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力量,也是企业服务的重点对象。近两年,南山构建了“1+4+20”产业政策(覆盖研发、人才、金融等),并通过产业联盟、路演活动等搭建资源对接渠道,持续营造一个“既能安心创业,也能安心生活”的全链条生态。而此次羽毛球赛事,正是对现有服务体系的“场景化补充”。

作为系列赛事的首场活动,“成长杯” 羽毛球混合团体赛的定位与南山产业特色高度契合:参赛队伍以区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主,赛事采用混合团体赛制,设置“第一男双”“混合双打”“第二男双” 三个单项。从比赛现场来看,首日便频现选手吊球、扣杀、网前截击等精彩瞬间。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赛道上,“小巨人”企业数量早已成为衡量实力的“具象指标”,更是区域、“创新力”的直观体现。尤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含金量堪比上市公司。截至2024年底,南山区累计小巨人企业310家,占深圳市约三成,数量居深圳各区第一,密度居全国区(县)第一。

南山区一流营商环境是其盛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主要原因。而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中,南山的创新举措尤为亮眼,像此次“成长杯”活动创新实现了政企同场互动的新场景。南山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上阵,与奥萨制药、海能达、佰维存储、建设银行等企业代表一同切磋球技。

这种真实互动传递着一种信号:政府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企业的合作伙伴和生活伙伴。在运动氛围中打破隔阂,企业更敢于表达需求,政府更容易理解诉求,政企关系因而变得更加顺畅与高效。

赛事之外,本次羽超企业赛还设置了“超级品牌秀”展示区与“总裁咖啡”座谈会。“总裁咖啡”是一种轻松的政企对话新模式。一杯“南山特调”,让企业与政府部门快速互换资源、精准匹配需求,形成新的合作关系。“超级品牌秀”为企业搭建展示平台,既能面向公众展现实力,也能直接与潜在合作伙伴面对面交流,拓展合作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运动+交流+服务”的组合设计,是南山区企业服务体系的一种缩影,也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

同时,赛事并非一次性的热闹,而是一个长周期的服务机制。“成长杯”将决出八强,与后续十月“绽放杯”、十一月“上市杯”优秀选手共同晋级十二月“巅峰对决”,形成常态化的互动。

"我们希望通过羽毛球这项运动,搭建政企高效互动、企企深度链接的平台。"赛事主办方向界面新闻等媒体表示,"让大家不仅能比拼球技、运动健身,更能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企业服务,助力政策资源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上述赛事搭建的交流模式,与南山区近年来推行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理念相契合。具体来看,赛事可作为政企常态化交流渠道,减少政企沟通的“临时性”;运动与文化结合的场景能降低沟通门槛,提升交流顺畅度;同时,周期性举办的赛事可维持企业参与度。

这场羽毛球赛只是南山企业服务创新的一个切片。近年来,该区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推出多项精准举措,其中有两项代表性活动,一是“创业之星”大赛,已连续举办18年,曾发掘出大疆创新、奥比中光、海普洛斯等企业;二是“X-Day”路演,该活动伴随南山区支持创新创业 “六个一” 行动启动,推出半年内已在创投圈获得关注。

今年 3 月,《南山区支持创新创业 “六个一” 行动方案》发布。方案以“一个人、一间房、一张桌、一笔钱、一场景、一条龙”为核心内容,针对初创企业“生存难”、人才“扎根难”、技术“转化难”等问题,提出构建覆盖创新创业全周期的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