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4%,环比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8月份情况看,受市场供应充足、上年同期基数走高等因素影响,8月份CPI环比持平,同比由平转降。但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涨幅扩大。可以看出,价格的积极变化在继续累积。核心CPI同比涨幅扩大,主要是工业消费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回升带动。

针对8月核心CPI是否迎来价格转折点的问题,付凌晖表示,一般来说,判断经济指标的转折点是不太容易的,往往我们看到经济指标的转折点是在实际转折点出现以后,较长时期才能确认,主要是因为经济指标变动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一些短期波动会掩盖实际变化的趋势。对于CPI走势判断,应该说还需要认真分析。

“从近期情况看,推动CPI合理回升的有利因素较多。”付凌晖说,一是消费需求有望扩大。随着天气转凉,食品消费需求有所增加,中秋、国庆节日临近,假日消费也有望扩大,将有利于带动CPI上涨。二是季节性因素带动。随着季节变化,服装换季上新,价格可能会稳中有涨。新学期开学后,教育服务需求扩大,也会带动相关价格变化。三是“反内卷”治理效果显现。近期,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带动相关行业生产价格出现积极变化。随着生产价格向消费价格传导,也有利于CPI回升。“当然也要看到,国内市场供给总体充裕,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变化也可能发生波动,对国内价格输入性影响存在不确定性,这些都会影响价格变化。因此,对于CPI的走势,还需要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