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业务拓展)热度还在国内医药行业继续。
9月17日晚间,迈威生物(688062.SH)公告称,公司与Aditum Bio Fund 3, L.P. 宣布成立Kalexo Bio, Inc.,并就心血管领域双靶点siRNA创新药2MW7141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
这是一次NewCo形式的跨境BD交易。迈威生物称,交易标的2MW7141是一种具有变革潜力的创新疗法,有望重新定义血脂管理的治疗标准。
公告显示,迈威生物将从Kalexo获得最高可达10亿美元的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以及低个位数的特许权使用费,其中包括一次性、不可返还的首付款及近端付款1200万美元现金,作为对价的一部分,迈威生物将在符合约定条件下另外获得Kalexo总计双位数的A轮优先股。
这不是风险投资公司Aditum Bio与中国药企首次达成NewCo合作。2024年11月,该公司与南京维立志博达成合作,基于维立志博全球首创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抗体LBL-051成立新药研发公司Oblenio Bio,并达成了独家选择权及许可协议。
根据协议条款,维立志博将授予Oblenio在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LBL-051的独家选择权和许可,并有权获得35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付款,在达成开发、监管注册、销售里程碑事件后,维立志博还将有权获得最高达5.79亿美元的总交易额款项,以及未来产品的销售分成。此外,维立志博还将有权获得Oblenio的股权。
今年以来,以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为主的BD成为热门话题。仅上半年,国内创新药BD交易总额就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在过往的BD交易中,更受关注的往往是发生在海外药企与本土创新药企之间的跨境交易,国产药企是卖方角色,交易围绕的一款创新药的国际化权益。另一方面,本土药企之间的BD也在不断发生,交易内容集中在国内市场权益。
也是在9月17日,海正药业(600267.SH)与深圳艾欣达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艾欣达伟”)在上海举行创新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研讨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通过此次合作,海正药业获得艾欣达伟自主研发的首款广谱靶向小分子抗癌新药HSE-001(AST-3424)在中国(含香港和澳门地区)的研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权益。
根据9月16日晚间披露的董事会决议内容,海正药业将向艾欣达伟支付首付款,并根据开发里程碑事件实际达成情况向艾欣达伟支付开发里程碑款,总费用累计不超过2.4亿元。同时,海正药业将支付艾欣达伟首付款和研发、注册及基于净销售额的分级销售权益金和销售里程碑奖励金。
有医疗行业人士表示,BD不是跨国药企或者海外药企的专属动作,国内一些专注于研发的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企业具备底层技术平台,但可能缺乏临床开发及商业化资源,而本土传统药企拥有较为充实的现金流,且拥有成熟的销售和生产能力。通过BD合作,双方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还可以降低创新药的研发风险和成本。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上述具体的在研管线,海正药业还与艾欣达伟开发的AKR1C3酶活化平台开展战略合作。为此,海正药业支付艾欣达伟500万元预付款,如海正药业行权,则该预付款可抵扣药物开发的款项,如海正药业在协议生效后2年内未行权,则艾欣达伟需将该预付款原额退还。海正药业行权后,单个研发药物需向艾欣达伟支付的首付款和开发费用总金额不超过协议约定的金额。
上述行业人士认为,相较于单个药物,平台技术具备持续产出优质管线的潜力,很多BD交易也是看中了某些平台技术,长期来说,更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