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西路步行街 " 五一 " 前完成对北侧骑廊和商铺的改造," 五一 " 期间举办了系列活动迎接八方来客。
作为中山第一条商业步行街,承载百年侨乡记忆的孙文西路正迎来焕新时刻。漫步孙文西路,两侧独特的南洋风格骑楼建筑经过修缮后焕然一新,秉持 " 修旧如旧 " 原则,其原始风貌与历史痕迹被精心保留,尽显历史文脉韵味;与此同时,伴随着一批融合本土文化底蕴与潮流基因的特色商户入驻,街区人气和商业氛围显著提升,迸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

修旧如旧
坚持 " 最小干预 " 原则,
能保留的绝不替换

孙文西路作为中山第一条乃至全国第一批商业步行街,见证了中山商业的辉煌,承载着一代代中山人的记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历史价值。然而,在时光的侵蚀下,这条百年老街渐渐显露出建筑结构存在安全隐患、消防系统缺失、业态单一等各种问题。为了让这一百年老街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孙文西路步行街升级改造自 2024 年 3 月如火如荼地展开。目前,孙文西路步行街已完成总工程项目的 92%,计划于今年国庆正式开街。
" 孙文西路作为承载中山城市记忆、凝聚侨胞情感的重要街区,我们始终将‘侨房保护活化’与‘修旧如旧’作为改造工作的核心原则。" 香山古城保护活化中心主任田湘攸介绍,改造工作锚定 " 历史原貌还原 ",聚焦 " 历史元素留存 ",对 " 具备良好保留条件 " 的历史遗存,优先采取 " 清理修复 + 原样留存 " 的方式。
" 我们坚持‘最小干预’原则,能保留的绝不替换。改造过程中,对骑楼天花的原始木楼板、老招牌与历史标语等遗存,不做过度改造,仅通过专业清理去除后期叠加的破损层、污渍层,再用最小干预的修复工艺加固维护。" 田湘攸表示,这既最大程度保留了历史原貌,又避免了因 " 推倒重来 " 产生的额外成本。
采用传统技法修复,
街区历史质感不褪色

对 " 已破损但有历史价值 " 的元素,采取 " 依证复刻 + 专业修复 " 的方式。田湘攸说:" 针对清拆后发现的破损雕梁、残缺山花等构件,我们不盲目更换新材料,而是以档案馆的老照片、文史资料为依据,聘请有文物修复经验的资深工匠,采用传统技法进行修复,确保修复效果贴合历史原貌,让街区的历史质感不褪色。"
田湘攸特别指出,改造过程创新采用 " 干冰剥离技术 " 替代传统人工铲除,对历史和文物建筑的外立面修复。传统方式清理后期覆盖的批灰、涂料时,容易损伤骑楼原始墙体或砖面纹理,而干冰剥离通过低温冷冻使附着物脆化脱落,既能精准清除后期叠加层,完整露出侨房原始的青砖墙面、老标语痕迹,又不会对历史构件造成物理损伤。
在 " 侨房保护活化 " 方面,田湘攸称,考虑到传统侨房多以一楼骑廊为主要利用空间,改造工作对有条件的侨房二三楼进行专业结构加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后续引入文化展览、特色文创、侨乡故事体验等业态预留空间,让侨房不仅 " 保下来 ",更能 " 用起来 "。目前,孙文西路已成功接收 93 处公有物业,盘活了楼上空间以后,整条步行街将新增将近三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
业态焕新
强化文创业态 打造港澳特色

基础设施的改造让孙文西路重现其历史风貌,而要让孙文西路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关键在于业态。" 改造前,街区业态以低端服饰、鞋类零售及传统金店为主,缺乏餐饮、文化体验等多元配套,难以满足游客需求,也未能充分发挥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 田湘攸表示,因此,改造工作还着重引导业态优化升级。

" 对原有经营规范且有意愿转型的商户,我们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对接,支持其向‘特色化、品质化’方向调整。另外,我们重点引入了文化创意、特色餐饮、非遗体验、侨乡主题展览等新型业态,填补街区在‘体验式消费’和‘文化服务’上的空白。" 田湘攸介绍,目前,除了在大体量物业中重点打造中山文创非遗传承馆、孙奇珍茶楼、南成行南洋餐厅等主力业态,还引入骨雕、刺绣等非遗工作室,咀香园、美怡乐等老字号品牌;汇聚四囍咖啡等茶饮门店,以及赵记传承、崖口煲仔饭等特色美食商户;同时布局喜点狮、葵记陈皮等潮玩与文创展示类业态,积极对接港澳业态进驻,构建多元融合的街区消费场景。
融合历史传统 活化非遗老字号
田湘攸说,在此过程中,核心是让历史文化成为新业态的载体,让二者深度融合,实现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平衡。在引入新业态时,不改变历史建筑的主体结构与风貌肌理,而是让业态与建筑本身的历史属性相呼应。比如在原有侨商旧址打造 " 孙奇珍茶楼 "" 南成行南洋餐厅 ",不仅保留了骑楼的木质花窗、满洲窗等历史元素,更在门店装修、服务场景中融入侨乡饮食文化——像茶楼的茶点器皿复刻民国时期样式,餐厅的菜品研发参考南洋侨胞的饮食记忆,让消费者在体验餐饮服务的同时,直观感受街区的侨商历史脉络。

同时,推动非遗、老字号等文化符号与新业态深度绑定,而非单纯 " 入驻 "。例如引入的骨雕、刺绣非遗工作室,并非仅作为展示空间,而是设置了 " 非遗体验课 ",游客可在骑楼老建筑内亲手制作简易非遗手作,让传统技艺从 " 静态展览 " 变为 " 动态体验 ";咀香园、美怡乐等老字号则在门店内增设 " 侨乡食品历史展区 ",通过老包装、老广告画等物件,讲述品牌与孙文西路的历史渊源,让消费行为同步成为文化感知的过程。
期待
改造之前,步行街内基本都是售卖衣服、鞋子等传统商品的店铺,对游客没什么吸引力。百年骑楼修缮后焕然一新,同时保留了原有的民国时期的南洋建筑风格,非常适合拍照打卡,还多了不少 " 生面孔 ",如中草药香囊、四囍咖啡、崖口煲仔饭、水晶店等,希望后续能引入更多新潮业态,吸引更多年轻人。孙文西路的变化真的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现在非常期待国庆正式开街。
——市民张女士
升级改造对店铺发展助力很大,随着路面和外立面修缮,入驻的商户越来越多,吸引的游客也更多了。希望开街后,中山在这里举办更多的文旅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把游客吸引过来,引爆这一片旅游景点。
——孙文西路商户四囍咖啡负责人梁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