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

《抗战日报》是中国共产党晋西区党委机关报。晋西事变后,晋西南、晋西北两个区党委合并,组成中共晋西区委。为巩固和发展晋绥抗日根据地,加强对敌斗争,晋西区党委决定,停出晋西南区党委办的油印《五日时事》和晋西北区党委办的石印《新西北报》,创办全区统一的铅印报纸。1940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9周年之际,《抗战日报》在山西兴县石楞子村创刊。《抗战日报》四开四版,3日出版1期,是晋西北有史以来第一份铅印报纸。贺龙亲笔题词“人民呼声”。

报纸创刊时,廖井丹任社长,赵石宾、常芝青任正副总编辑。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专门设立了社论委员会,对每一篇社论和专论进行集体修改讨论,使其掷地有声。报纸除重点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边区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外,还集中报道根据地的英模人物和有突出贡献的抗日英雄事迹。1941年,为了充分发挥报纸的对外尤其是对国统区的辐射功能,报社成立了对外发稿科,由通讯采访部主任穆欣负责。穆欣曾担任国际新闻社的特派员,了解和熟悉对外宣传报道业务,因此,经常以个人名义向国统区报纸投稿,重点报道晋绥抗日根据地军民打击日寇和开展根据地建设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晋绥军民的新形象,也使国统区人民对抗日根据地有所了解。

《抗战日报》1940年9月18日,创刊号

《抗战日报》在发刊词中说到本报的三大任务:抗战到底,团结到底,建设晋西北。

抗战日报是晋西五百万人民的报纸,就是说,它是代表晋西五百万人民抗战意志与抗战生活的报纸。

本报自今春即开始筹备,迄今半年,深蒙前后方同志及各界人士的帮助,打破重重困难,现在总算能够出报得与广大人民见面了。

惟因印刷材料尚未准备齐全,在排版形式上尚不能令人满意,这是要向读者道歉的地方,不过我们正在多方设法,力求逐渐改善,以副各界人士对本报之殷望。

创刊伊始,特一声述本报的任务与努力的方向。

本报的第一个任务是坚持抗战到底,顾名思义,坚持抗战即是本报最基本的任务。我中华民族坚持抗战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三年多的艰苦奋斗已经给了敌寇以严重的打击。但敌人的最后挣扎,冒险的进攻,疯狂的扫荡,特别是政治上的挑拨诱降以及国内一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动摇投敌,使得抗战局面正处于最困难投降危险最严重的时期。我们认为当前的困难与投降的危险一定要克服,中华民族一定要得到最后的胜利。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克服投降危险,如何鼓励人民抱有坚决抗战到底的决心与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这就是本报要负担起来的第一个任务。

本报的第二个任务是坚持团结到底,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到底,才能团结到底,也只有团结到底,才能坚持抗战到底。”这一真理,将成为本报所坚持的信条之一。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挽救中国的危亡,是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共同责任,必须大家精诚团结,消除摩擦才能成功。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便是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所应信守的原则。任何一方力量的削弱,都是对于抗战有害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只要他是抗战的,都是我们所拥护所团结的对象。抗战的地主资产阶级的财产不应该被损害,而工农无产阶级的生活亦应给以适当的改善,以鼓励其积极参加抗战的热情。本报将成为团结所有抗日人民,而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群众性报纸。如何坚持团结到底,以坚持抗战到底。如何坚持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以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就是本报纸担负起来的第二个任务。

本报的第三个任务是坚持晋西北建设,使晋西北成为巩固的进步的模范的抗日根据地,使晋西北成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即新民主义共和国的雏型。晋西北是华北抗战的重要堡垒之一,抗敌三年来,我八路军决死队和广大人民无数次的打击了敌人,粉碎了敌人之扫荡进攻。特别自今年春季以来,在贺龙将军续主任的领导之下,西北更走上了进步的建设的途径。在抗日统一战线的原则之下,开始了新政权、财政经济及文化教育的建设。半年来的战线,是值得夸耀的。特别是两次粉碎了敌之大规模的进攻和正在展开中之对敌进攻的百团大战,这不但是保卫了晋西北,而且正在扩大这一根据地更加密切与晋察冀、晋东南的联系。晋西北的建设,正在发展中。但是,政权民主化,财政经济建设与国民教育的推广,以及广大群众运动的开展,特别是对各种政策与干部因为过左过右的纠正,尚有待于我们的积极努力。如何建设晋西北,使之长期支持,如何介绍先进的地区与管理晋西北的经验教训,使晋西北成为巩固的进步的模范的根据地,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的雏型,这就是本报要负担起来的第三个任务。

抗战到底,团结到底,建设晋西北,便是本报的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的完成,绝非本报同人所可单独担负起来的,势必各党各派各军各界人士以及广大人民共同的努力才行。

本报创刊恰值“九一八”九周年纪念,缅怀九年来日寇对我们的侵略屠杀,不胜沉痛。但总结三年来我国军民所给予日寇的严重打击,国力的无限壮大,日渐接近于反攻时期,不胜兴奋。只要克服了当前的困难,克服了妥协投降的进攻,以力争时局的好转,我们一定要胜利,我们一定要胜利!

战争年代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办报是很困难的,当时的印刷条件,只有两部对开的平版机和两部很原始的石印机,一个造纸厂,一个油印厂。报社全体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出报。报纸初为3日刊,1942年元旦改为两日刊。1943年10月1日,中共晋绥分局为了响应“全党办报”的号召,规定《抗战日报》应以根据地群众为基础,为根据地服务的办报方针。1944年9月18日,报纸在创刊4周年之际,由两日刊改为日刊。报纸贯彻“地方化,通俗化,杂志化”的编辑方针,注重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内容丰富多彩,版面灵活多样,地方特色鲜明,发行量不断增加,甚至扩大到游击区和敌占区,成为解放区办得比较好的报纸之一。1946年7月1日,改名为《晋绥日报》。

《抗战日报》始终把宣传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首要任务。对于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成立这样的重大事件,报纸曾分别于1942年10月13日、10月22日在头版以大标题做了隆重报道。10月13日以《为加强晋西北等地的领导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成立》为题,报道晋绥分局成立的情况,头版同时配发了社论《庆祝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成立》。10月22日头版头条刊载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晋绥分局对于巩固与建设晋西北的施政纲领》。头版第二条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晋绥分局关于〈对于巩固与建设晋西北的施政纲领〉的决定》,《决定》的中心思想也在左右报眼中刊出:“这个纲领是根据我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于晋西北施政的全部主张。”“凡我晋西北党员,均须不折不扣的彻底执行!”报纸第二版配发社论,认为施政纲领是符合晋西北的实际情况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

《抗战日报》1942年10月13日,第256号

《抗战日报》1942年10月22日,第260号

《抗战日报》也充分报道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战争情况。1945年1月11日《抗战日报》转载了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12月31日的社论《敌后战场伟大胜利的一年》。社论全面总结了1944年华北、华中、华南敌后战场在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抗战日报》1945年1月11日,第666号

1947年6月以后,土地改革运动中出现了右的和“左”的宣传偏向。该报在中共中央晋绥分局领导下,发起反对“客里空”运动,公开向读者进行自我批评,并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促进了整个解放区新闻工作的改进。1948年4月2日,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并发表谈话,对晋绥日报反右和反“左”的斗争,实际上也是对当时整个解放区新闻界经历的两条战线斗争作了基本的总结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在中国新闻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文章中,毛泽东指出媒体的首要任务是宣传政策,“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他认为,有关政策的问题,一般地都应当在党的报纸上或者刊物上进行宣传,“我们正在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有关土地改革的各项政策,都应当在报上发表,在电台广播,使广大群众都能知道。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这和打仗一样,要打好仗,不光要干部齐心,还要战士齐心”。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1949年5月1日该报出版了最后一期,终刊时为21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