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起,一场罕见的大规模油画专题展——“巍巍者华——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艺术展”在上海美术馆对外展出,汇聚370位中国油画家的800余件作品,其中既有老一辈艺术家詹建俊、靳尚谊、全山石等,也有当代中国油画创作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优秀青年油画家作品,让观众重温中国油画的三十年发展历程。

重温中国油画的成长

展览分为“史诗高华”“人民纪神”“山河揽胜”“草木寄心”四大板块,共展出370位中国油画家的800余件作品,集中呈现了中国油画学会成立三十年来不同时期的油画家经典作品,全面展现了中国油画的整体创作实力。

“此次展览堪称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油画展。更重要的是,它展出的不是一人一张画,而是一人一条油画探索之路,通过每位艺术家每人几幅作品,表现他们的艺术思考,呈现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和大地、和人民的关系。”中国油画学会会长、此次展览总策划许江说。

展览现场

已故知名艺术家詹建俊是中国油画学会的首任会长,30年前,就是以詹建俊、靳尚谊、全山石、闻立鹏、朱乃正、张祖英等为首的中国油画家们,倡导成立中国油画学会。现场展出詹建俊先生多幅作品,多为其晚年人物画代表作,聚焦高原上的人物形象,作品色彩浓厚,呈现出很强的中国味道。

他晚年也画了很多风景作品,表现山崖上的雪松,海边礁石上的青松等。一幅高1.8米、宽3米的油画《听涛-红霞》位于展厅正中位置,将近2米的巨制悬挂于上海美术馆挑高的展厅,呈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

詹建俊《听涛——红霞》 180x300cm 2013年 布面油画

艺术家擅将传统山水的写意精神融入油画语言,用刮刀堆砌出肌理的厚重感,既保留了油画材质的质感,又暗合中国山水画“皴擦”技法的韵律。比如这幅《听涛——红霞》,画面中浪涛裹挟着白色泡沫,如凝固的雕塑般呈现出爆发前的张力,既具物理真实感,又成为生命力量的象征。这幅作品创作于2013年,不仅是艺术家个人创作的新高峰,也为当代油画的民族化探索提供了重要启示——真正的艺术,永远是“以心观物,以物载道”的生命之歌。他在身体力行“探索创造油画艺术的中国风格”。

靳尚谊 《晚年黄宾虹》11599cm 布面油画 1996年

91岁高龄的老艺术家靳尚谊也将亲临画展现场。观众可以在展厅看到他的多幅代表作。其中《黄宾虹》这幅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塑造了国画大家黄宾虹的文人风骨。画面色调沉稳,光影层次细腻,突出人物深邃神态与淡泊气质。笔触含蓄而有力,融合西方古典油画的厚重与中国传统笔墨的意境,既具肖像的实体感,又传达出东方文化精神的内在韵律。

钟涵《望中犹记 晚潮明处》170cmx340cm 2010-2020年

已故画家钟涵曾多次至黄河写生,黄河是他的艺术母题,他的作品《望中犹记晚潮明处》描绘船工们在黄河晚潮时分的夕阳斜影中劳作的身影,通过景深的处理突出船工们高大伟岸的身姿,运用鲜艳浓烈的桔红色烘托出夕阳西下的画面氛围,表现出船工们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擅长表现葵园的许江,此次带来的是今年的新作——《关于远山的迷宫》系列之《峡》《涯》《崖》《瀑》,令人眼前一亮。近年来,许江以“山水精神”为核心,致力于融合东方哲学与当代艺术语言的创作。他频繁深入浙东山水,如雁荡山、天台山等地,在自然写生中寻找“不周之美”——即自然的无序与本然。这组作品正是在这种“身即山川”的体验中诞生,以油画媒介重构中国山水的“意境”概念,探讨人类在自然与历史中的迷失与探索。

许江 《关于远山的迷宫峡》 230cm160cm 布面油画 2025年

多位艺术界人士表示,此次画展呈现出三个比较显著特点,第一,作品中呈现出浓浓的对人民和对生活的敬仰。在他们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生动的人民的形象,比如罗中立的《父亲》就是典型的大巴山人民的形象;第二,从展览中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家的油画创作中包含着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融合和理解;第三,作品主题技法丰富多样,从写实到写意,有多元的追求,有诗性的表现。

构建油画中国学派

油画作为世界性的画种,在西方已经发展了400余年,传入中国仅有百余年历史。中国油画学会是在中国油画艺术处于变革大时代之中,面临纷争、迷茫与多重文化命题时应运而生。

许江说到,“今年是中国油画学会成立三十周年。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油画发展最重要的学术团体,经过三十年不懈努力,学会有力促进了中国油画创作的繁荣与发展,成为团结广大中国油画家的一面旗帜。”

许江现场导览

三十年来,中国油画学会鲜明地提出了“自觉构建油画中国学派”的学术主张,围绕“重建本土艺术的深度精神”“高树绘画语言的研究精神”“呼唤艺术的诗性精神”三重使命,以历史梳理与青年英才两个向度,让中西互鉴大格局中的中国油画始终凝眸中国精神,讴歌人民形象,并以此树立起油画艺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浩然之气与学术信念。

展览现场

上海,作为中国油画的发祥地与百年重镇,自20世纪初以来便以其开放的胸襟与先锋的精神,成为中国现代油画艺术的摇篮和持续生长的沃土。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表示,本次展览落地上海美术馆,不仅是对上海百年油画文脉的接续,也是馆方深入践行“第二个结合”的文化实践,更是对未来的奠基——它喻示着油画在中国大地、特别是在上海这座始终站在开放前沿的城市中,生生不息、蔚然成峰。

展览由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将持续至2026年1月4日。围绕展览,馆方将精心策划美育活动,以多元形式深度解读中国油画的艺术高度与时代精神,通过系列学术对谈、名家讲座及沉浸式工作坊,打破艺术壁垒,推动油画与科技、文学、音乐等领域的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