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本市场连接实体经济与居民财富的桥梁,公募基金经过20多年的砥砺奋进,在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等方面取得了诸多历史性突破。不过在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也日益暴露出经营理念有偏差、发展结构不均衡、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等问题。

  为推动行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提出25条细化措施,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绘制了清晰路线图。其中核心举措之一就是明确提出要“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

  核心要点:投资者利益为本,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

  根据《行动方案》,长周期考核机制以基金投资收益、客户实际盈利为导向,涉及绩效考核、分类评价、薪酬管理等多个层面。

  首先是改革基金公司绩效考核机制,要求基金公司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适当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对基金投资收益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其中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其次强化监管分类评价的引导作用,明确将三年以上中长期业绩、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投资行为稳定性、权益投资增长规模等指标的加分幅度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

  第三重塑行业评价评奖业态,指出要构建以五年以上长周期业绩为核心的评价评奖体系,杜绝以短期业绩排名为导向的不合理评价评奖活动。

  最后督促行业加大薪酬管理力度方面,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

  行业影响:回归本源,提升投资获得感

  从重规模转向重投资者回报、从重视短期收益转向中长期收益、从规模竞速转向价值深耕,《行动方案》的出台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尤其是从上到下的各层级考核激励机制重塑,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考核体系将迎来重大变革,有望扭转公募基金行业投资行为短期化倾向,推动建立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更加一致的激励机制,回归到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行业本源。

  对市场而言,长周期考核机制有望提升公募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进而提升市场的投资价值和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推动构建“长钱长投”的良性生态,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对基金公司而言,新考核机制将显著改变基金管理人投资决策模式,推进基金公司提升投研硬实力,推动基金管理人专注于长期价值创造而非短期博弈,以专业能力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对投资者而言,长周期考核机制有助于引导基金管理人持仓长期稳定,基金净值的短期波动或将减小,进而提升投资者获得感。长周期考核下,基金公司也会更加注重投资者陪伴和服务,助力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性投资观念。

  汇安实践:慢即是快,以长期视角解决问题

  客户至上是基金公司的安身立命之本,长期主义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汇安基金始终坚信“公司利益源自客户利益,股东、管理层、员工与客户长期利益高度一致”。公司核心团队以股东、合伙人身份共同创业,以公司为长期事业平台。这种法人治理结构决定了对风险高度厌恶,坚持走“匠心致远,慢即是快”的道路;也使经营决策注重长期利益,坚持以长期视角解决问题,兼顾长短期利益的平衡;积极引导投资者坚信长期的力量,以专业能力带领投资者穿越周期、收获时间的玫瑰。

  自《行动方案》出台以来,汇安基金上下高度重视,陆续组织各部门认真学习具体内容,同时在各个层面予以落实。人力资源方面,深入研究优化考核机制;投研团队内部也深度理解并积极践行,培养完善人才团队,提升投研团队长期战斗力。在基金投资中,再度重申坚守长期主义、不疾而速的重要性。

  回顾汇安基金自成立来就注重投研一体化赋能投资,追求的是:在保持投资风格多元化、多样性的同时,突显团队能力而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目前,汇安基金已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投资体系:理念方面,追求基于深度价值研究的长期业绩;注重长期化,杜绝短期化的业绩考核;加强多样性,避免对投资行为自上而下的干预;守正出奇,获取以规避极端风险为前提的合理收益。

  未来汇安基金仍将以投资者利益为本,全面贯彻落实《行动方案》各项要求,在公募基金高质量之路上展现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材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在任何情况下,材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有表达意见均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本基金管理人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不发生变化或更新。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敬请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产品的风险等级选择与自身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敬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认真考虑、谨慎决策。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债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材料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引用或转载,否则,本公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发送本材料,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