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简报为2025年8月1日至31日中国入境游相关内容:

今年以来,中国入境游市场的回暖势头愈发显著。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共查验外国人3805.3万人次,同比增长30.2%,其中免签入境人数达到1364万人次,同比增加53.9%。

与此同时,一些旅游报告为入境游客地区进行了分类:港澳台地区依旧贡献了入境市场的绝对主力,外国游客的结构则在加速分化:东南亚市场领跑恢复,日韩缓步回升,欧美恢复相对迟缓,新兴市场展现潜力。

在这一背景下,“谁在来中国”及其背后的原因,成为判断入境游走势的关键线索。本期简报将围绕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以来,入境游客源国的新画像,梳理主要市场的变化脉络,解析区域差异背后的成因,并观察各类客源市场对中国文旅发展的启示。

同时,本期简报涵盖10项政策、8组关键数据、1大趋势与1个待提升事项,为行业提供深度洞察与行动指南。

《中国目的地》团队推出《入境游简报》,每月更新,旨在及时追踪入境游市场动态,深度剖析行业现象,为读者提供全面且有价值的信息参考,助力中国入境游市场蓬勃发展。

设计 董怿翎

一、重点关注

自2024年12月17日全面放宽过境免签政策以来,中国入境游客来源国家呈现几个显著变化。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364万人次,同比增长53.9%。此外,政策适用国家已从原来的 54 国扩大至 55 国,口岸数也从约 39 个增至 60 个,适用省份扩大至 24 个。

相较之下,不同地区市场恢复速度存在明显分化,总体来看,新画像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一是两极化明显。东南亚等近程市场恢复迅速,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已接近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而欧美等远程高消费市场仍处于恢复阶段,与2019年相比客源量不足三成,日韩市场也未完全恢复。

二是多元化加速。政策红利释放带动客源国结构更趋均衡,不仅传统的周边国家稳步回暖,新兴市场旅客也开始增长,显示出过境免签正拓展新的入境渠道。

三是政策驱动突出。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364万人次,同比增长53.9%。一季度,全国入境外国人近770万人次,同比上升近40%,其中免签入境占比近七成。由此可见,政策成为带动客源恢复和扩展的核心因素。

整体特征勾勒出入境客源国的新轮廓,但若进一步细看,不同市场的恢复速度、消费潜力与出行偏好仍存在显著差异。近程市场与远程市场、成熟客源与新兴客源之间,看似是此消彼长的“此起彼伏”,实则为相互补充的“多点开花”。

日韩:传统基盘的稳固与分化

日韩一直是中国入境游中的“近程文化邻居”市场,政策便利与文化共鸣使其复苏虽快,却仍有空间。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表明,2025年上半年,上海入境游客中韩国游客达约 42.4 万人次,同比增长 130.7%,稳居来沪外国游客最大来源国。日本游客也在快速回升,来沪约 29.1 万人次,同比增长约 58.5%。这些增长显著得益于免签及过境免签政策的扩展、交通航线恢复、支付与语言便利等措施。

5月28日,在上海博物馆东馆文创商店,一名外国游客购物时向记者展示她的支付App。新华社 资料图

但数据同时显示,日韩市场尚未完全达到疫情前之势:例如,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里提到,2019年日本与韩国旅客来华人数分别为 268 万人次与 435 万人次,而 2024 年这两国入境人数仍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其中,据韩国法务部此前发布的统计月报,韩国2024年赴中国内地游客数量达231万人次,正在逼近2019年情况;而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2024年1-8月,日本公民入境中国为68万人次,与2019年则显示出有较大差距。

欧美:高消费市场的有限回归

欧美作为中国入境游中典型的“远程高消费”客源市场,其恢复状况与近程市场相比显露出明显的滞后性与分化性。据《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 2024》,2024年中国接待外国游客 2694 万人次,同比增长达 96%,但其中欧美游客的数量仍远低于 2019 年水平。

环球旅讯 资料图

报告指出,受直航航班数量不足、签证与旅行成本上升,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美国和英国市场恢复较慢,有旅行商表示两国来华游客量仅为 2019 年的三成左右。这与《中国目的地》团队的导游调研的感受一致,不少导游指出,疫情前美国游客多,且其消费意愿能力较高,但疫情后美国游客明显减少。

欧美市场的游客画像也日渐清晰:他们高消费能力强、停留与消费潜力大,但恢复曲线平缓,受政策便利(签证、航线)与地缘政治等影响较大。

东南亚:领跑短途市场,最早恢复疫情前水平

东南亚国家是中国入境游中复苏最快、最具潜力的近程市场区域之一。

根据《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4—2025》,2024年中国共接待入境游客约 1319 亿人次,同比增长 61%,恢复至 2019 年水平的九成以上,其中外国人入境游客约 2694 万人次,同比增长 96%。在这些外国客源里,东南亚国家贡献显著,是最早恢复的近程外国客源市场。

在地方政策层面,云南西双版纳自 2 月 10 日实施对东盟国家的免签政策之后,东盟国家游客来华订单同比增长约两倍,其中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表现尤为突出。旅行社业者反映,这些国家游客对来华旅游的兴趣“更浓了”。免签政策对新马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拉动效应“明显”,这些国家已经恢复到或接近疫情前水平。

2月18日,西双版纳发现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迎来新政策实施后的首个东盟入境团。 《中国旅游报》 资料图

有迹象显示,受过境免签与交通航线便利化影响,不少东南亚游客倾向于“周末游”或“小长假游”来华,选择在短暂假期内跨境体验多个景点、打卡文化地标。尽管目前尚无系统统计数据来量化这一趋势,但地方旅行社与景区反馈中,这种短程高频的出行方式正在成为新的游览方式之一。

总的来看,东南亚市场的特点是:签证政策和通关便利化明显提升;游客需求从观光打卡向深度体验及文化互动升级;新马泰等国成为增长最快的客源;且相关地方(如云南、广西等)正在积极通过免签、地方旅游优惠等方式吸引并留住这些游客。

中东与中亚:新兴市场的潜力巨大

中东与中亚正成为中国入境游中备受瞩目的新兴客源区。其中,中东海合会国家(编者注: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由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阿曼、巴林国家组成,组织成立于1981年,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合作)表现突出。

2025年6月,中国对沙特、阿曼、科威特、巴林等四国实施普通护照免签政策,直接带动入境需求大幅提升。政策公布首日,携程平台上相关国家赴华航班搜索量环比增长约90%,其中沙特游客搜索热度最高。政策实施首季,海合会国家整体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00%,沙特是高达235%,显示出强烈的出行意愿和对中国旅游市场的关注度。同时,根据《中国目的地》调研一线导游发现,中东国家也属“高消费”人群,例如一位导游表示,“不少外国游客想体验汉服,一般游客是通过租借的方式,而中东的游客则都是直接买。”

中新网 资料图

与此同时,中亚国家凭借与中国在能源、经贸合作、“一带一路”上的紧密联系,来华客源也保持稳步上升,商务与文化交流需求相辅相成,形成了以政策推动和需求叠加为主要特征的增长格局。同时,随着2023年11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2025年6月,与乌兹别克斯坦互免政策的生效,中国与中亚之间的来往不断增加,也带动了两地之间旅行意愿。据悉,东航计划于今年开通与塔什干的直飞航班。

可见,中东与中亚市场的迅速升温,既展现了免签红利的直接成效,也预示着中国入境游版图正在从周边延伸到更广阔的区域。随着航空网络与文旅合作的进一步完善,这一市场有望在未来成为补充日韩、欧美、东南亚之后的重要增长极。

综合观察:客源国变化背后的逻辑

透过日韩的短途高频、欧美的远程缓慢复苏、东南亚的周边化便捷,以及中东与中亚的增长潜力,可以看到,中国入境游客源结构的变化,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首先,政策层面的红利成为最直接的催化剂。240 小时过境免签、互免签证协议,以及与部分国家签订的团队便利化安排,使得入境的“制度成本”显著降低。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证便利与政策合作的加速推进,直接转化为客流增长。

其次,交通通达性的恢复与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客源国多极化。中外航司的航班恢复率持续上升,区域间直航网络密度增加,使得从“周末式”东南亚游到“跨洲式”欧美深度游,都有了现实支撑。航空网络不再只是承载通行,更在无形中塑造着游客的空间感与出行模式。

再次,需求侧的心理与结构变化为入境游注入了新的驱动力。近距离市场更偏好短时休闲、购物美食与生活方式体验,远程市场则以文化深度、遗产游学与独特体验为核心诉求。不同需求叠加,形成了 “多元化”并存的新画像。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谁在来中国?”答案是更广阔、更多元的国际群体。或来自于文化的欣赏,或来自于好奇的徜徉,或来自于网络的推广,外国友人的造访,是机遇也是考验。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善于从远方来客的来访中探寻本质、吸取经验,是持续做大做强入境游市场的必修课。

二、政策速递

文旅部:公开征集旅游国际标准化专家

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启动旅游国际标准化专家公开征集,重点面向潜水服务、智慧旅游和探险旅游领域。此次征集旨在提升中国旅游国际标准化水平,推动相关标准制修订。入选专家须具备国际标准化经验、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及专业背景,能积极参与ISO/TC 228工作组事务。

国新办发布会:我国已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过境免签国家扩展到55个,入境口岸增加至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个口岸,停留时长统一延长至240小时,极大便利了外国人来华旅游、商贸、访问。免签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重庆:借力国际节会赛事,推动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落户

重庆《促进文旅消费若干措施》提出21条举措,入境旅游方面将重点加强海外营销推广,借力国际节会赛事,推动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落户;同时构建多层次客源市场,涵盖亚太、欧美及中东等区域。措施还包括多语种人才培训、培育骨干企业和政策支持。

云南:设立4000万元专项资金激励入境游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引客入滇”入境旅游激励实施方案》,安排不超过4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市场主体拓展入境客源。激励对象为在滇文旅企业,单个企业最高可获50万元,涵盖入境游客人次、包机及宣传推广三类激励。实施周期为2025年8月4日至2026年2月28日,2026年3月集中申报。

黑龙江:启动边境旅游消费季

黑龙江省边境(界江界湖)旅游消费季在虎林市启幕,活动包括边境旅游联盟年会、旅游大集、发展座谈会、集群推介及现场观摩交流等。期间组织自驾穿越、界江游钓、房车露营、户外骑行、非遗市集等活动,推动文旅消费。相关举措涵盖景区品质提升、精品民宿打造、游船产品升级、服务优化及区域联动,推动边境旅游产品多元化与服务升级。

浙江:成立旅游景区协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

浙江省旅游景区协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成立。数字化专委会将发挥凝聚行业顶尖智慧、整合全域优质资源、培育专业人才队伍三大核心功能。

福建:招募“小马可波罗”全球文旅推介官

“小马可波罗”文旅推介官面向8至18周岁青少年,征集热爱旅游、善于表达、愿意分享福建故事的候选人,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代表及外国友人约90人参加启动仪式。此活动旨在搭建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和全球青少年展示自我风采的独特平台,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四川:发布10条“跟着世运会游四川”入境游精品线路

路线涵盖世界遗产、大熊猫、冰雪康养、美食等主题,并结合九寨沟、峨眉山等104家A级旅游景区的门票优惠措施。赛事期间,非遗项目展示与文艺演出同步亮相,为入境游客提供文化与自然交融的全方位体验。

海南:2027年入境游客目标230万人次

海南省印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以旅游业为主导,深化“X+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打造航天、康养、雨林、文化等新业态,建设世界级滨海度假区。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省入境游客将达到230万人次,并开通160条境外航线。

贵州:文旅推广走进吉隆坡、雅加达等地

进一步拓展东南亚市场,贵州代表团面向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旅游业界及广大民众,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多彩贵州”魅力,推广贵州的自然景观、桥梁奇观、民族文化、避暑胜地、户外运动等旅游资源。

三、数据说话

709万人次:中国航司7月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达709万人次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最新数据,今年7月,我国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达709万人次,同比增长15.7%,规模创历史新高。

7200家:国内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超7200家

据国家税务总局,今年1—6月,国内离境退税商店数量成倍增加,已超过7200家,享受退税人数同比增长186%,退税商品销售额及退税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4.6%和93.2%。

80个:民航通航国家增至80个

据民航局数据,今年暑期,民航通航国家增至80个,国际客运航班量在8月上旬达到高峰,每日执行2100班左右,外籍旅客入境数量增长明显,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巴林等免签国家来华旅客量同比增长超过50%。

75.1%:广西上半年入境过夜游人数同比增长超七成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今年广西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取得良好效果,上半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同比增长75.1%,入境过夜游客花费同比增长77.5%,排在前5位的外国客源地分别为越南、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和美国。

44.3%:甘肃上半年入境游客增长44.3%

今年上半年,甘肃省累计接待游客2.17亿人次,旅游收入15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15.2%。其中入境游客14.68万人次,同比增长44.3%。文旅演艺演出3739场,接待164万人次,票房收入1.055亿元,同比增长49%。全省文创产品销售额达2.1亿元,同比增长23.5%。

412%:吉林上半年俄罗斯入境游客数量同比增长412%

据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介绍,上半年吉林省国内旅游稳步向好,据银联商务大数据测算,上半年吉林省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41.1%,其中俄罗斯游客数量同比增长412%,5月、6月保持环比增长态势。

45%:厦金“小三通”旅客量增长超45%

今年厦金“小三通”航线旅客量已突破1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45%。据统计,今年以来,高崎边检站已累计验放厦金“小三通”航线船班5100余艘次,查验出入境旅客100万人次,其中台胞占比超七成。暑假以来旅客量不断攀升,以研学、探亲、旅游购物等为目的的两岸旅客成为主流。

91.3%:福建全省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91.3%

2025年上半年,福建全省接待入境游客214.78万人次,同比增长91.3%;旅游花费24.57亿美元,同比增长78.1%。其中,外国游客104.25万人次,占比近半,福建的国际吸引力正持续增强。

四、趋势解锁

入境家庭游成暑期新趋势

今年暑期,入境中国的外籍游客中家庭群体显著增加,外籍儿童与年长者比例上升,结伴出行成为新热点。特别是14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年长者这一人群,人员数量同比增长超43.4%。

央视新闻 图

五、仍待提升

外籍游客想来中国体验“共享单车”,但便利性仍待提高

《中国目的地》团队在调研入境游导游时被告知,不少入境游客想体验中国特色的设施,其中也包括了共享单车。但事实上,由于共享单车需要下载相关app和绑定支付等方式,仍限制了一些游客的全流程体验。不少游客仍需在导游的帮助下体验。

————————————

《入境游简报》由澎湃新闻《中国目的地》团队出品

统筹:邵媛媛

采写:刘阳 张颐轩

视觉:董怿翎

若您对《中国目的地》感兴趣,请联系:shaoyy@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