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大量玻璃幕墙建筑,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却也在无形之中为鸟类筑起了一道道“夺命墙”。
目前正值候鸟迁徙季,也成为了鸟撞事件的频发时段,社交平台上不断有网友晒出他们发现的鸟撞照片。

“日夜兼程飞了数千公里,但在疲惫地想找歇脚地时一头撞进他们以为的‘天空’。”一位观鸟志愿者发布了鸟撞的图片并配文。
我国境内有着世界上三大重要的候鸟迁飞区交汇,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副教授贾亦飞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指出,每年春秋迁徙季,候鸟不仅要应对恶劣天气、食物短缺和天敌,还要避开透明玻璃这一“隐形杀手”。他呼吁一些办公场所能够支持张贴防鸟撞贴纸,其目的是让鸟类注意到玻璃的存在。
鸟撞,即鸟类与建筑物玻璃幕墙的碰撞,常常导致鸟类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鸟类误将玻璃上的植被、景观或天空倒影当作真实存在,另一方面则是它们试图穿越透明的玻璃到达另一侧的栖息地或其他吸引之处。由于鸟在撞向玻璃时通常处在高速运动的状态,而它们中空的骨骼结构和较小的体型使它们格外容易受伤。
遭遇鸟撞的小鸟,多数会死于颅内出血,还有少部分会出现颅骨的损伤。即使在鸟撞之中幸存下来,伤鸟也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角膜溃疡、头部肿胀和喙部骨折——在本来就极其消耗体力的迁徙之中,这样的伤将让个体的生存愈发艰难。
“鸟撞玻璃并非新鲜事,已跻身鸟类死亡原因的前几位。”贾亦飞说,“玻璃是透明的,就像人有时会看不到玻璃一样,鸟类也看不见。如果玻璃上加上物品,加上贴纸,就相当于玻璃上有东西,那它就能看见。”
他表示,一般情况下,发生鸟撞后,鸟的颈椎可能已经被撞断,公众看到鸟撞不要轻易去移动。他鼓励公众在遇到鸟撞事件时积极上报,并将记录上传至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以便防鸟撞组织能更全面地了解国内鸟撞的现状。
日常如何防鸟撞?贾亦飞表示,国际通用做法是在玻璃上粘贴55厘米的白色波点贴纸,能有效干扰鸟类对玻璃透明性的判断。目前,深圳、成都、武汉、北京等地已有成功案例,鸟撞事件显著减少。
例如,2023年,腾讯在深圳总部滨海大厦外侧玻璃幕墙粘贴起了1面2层楼高的防鸟撞波点贴纸,同时还在其微信公众号还上传了防鸟撞设计共享工具包,免费开放给其他企业和机构单位使用,倡导更多企业开展鸟类友好建筑设计改造,减少鸟撞等生态事故的发生。

北京林业大学星泉广场的大部分玻璃已安装防鸟撞贴纸,鸟撞情况明显减少。图片来源于网络
贾亦飞呼吁,希望推动建设鸟类友好型社区、鸟类友好型城市。“比如,我们也在与北京市园林局沟通,希望能够联合住建部门共同推动北京建设鸟类友好型城市,希望推动在北京一些标志性楼宇外张贴防鸟撞贴纸。“
但他也指出,鸟撞贴纸只是一个补救措施,希望未来的建筑从设计之初就少用一些玻璃幕墙,防止鸟撞事件的发生。

东台沿海经济区联合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和红树林基金会共同在条子泥湿地布设了这款兼具护鸟和美观的防鸟撞贴纸,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的新亮点。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