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日前,户外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燃放了一场烟花,引发巨大争议。此举是否产生环境污染?是否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目前,品牌方、艺术家工作室和当地政府已经对此有所回应。

  据媒体报道,始祖鸟和蔡国强方面解释称,活动在科学评估和严格指导之下进行,艺术创作使用的是环保材料,所选用的彩色粉为生物可降解材料,排放符合环保标准。当地政府生态环境部门则表示,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过,手续也合规,由于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因此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

  但是,上述相关说法并未能打消公众的疑虑。什么环保材料能使得烟花排放达到环保标准?燃放过程与选址曾评估了哪些环境因素?燃放结束后当地政府是否对现场进行了足够的跟进监测?哪些被迫离开燃放区的鼠兔等当地“居民”是否已经安全返回“家园”?这些问题都有待相关方面后续作出更详细的说明。

  在人们常识理解中,烟花燃放不止造成空气污染,还会带来声光污染和灰尘污染。对于这种人迹罕至的高原地带,各类动植物和空气、土壤才是生态环境的“主角”。一场场面壮观的烟花秀突如其来,可能导致一整片生态系统在微观运行层面发生改变。涉事操作方不能只顾追求眼前漫天绚烂的行为艺术,在遭受质疑时反而语焉不详,漠视事件可能带来的生态危险系数。政府监管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审批合规就万事大吉的层面,对于此类可能影响高原山脉生态系统的做法,应实施更严格的审批制度和执法监督程序。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的南缘。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调节器”。但是,众所周知,青藏高原属于高寒气候,气温较低,生物生长缓慢,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一旦遭到破坏,修复难度极大,这是其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

  两年前,我国专门制定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已经开始施行。该法明确指出,单位和个人有权依法举报和控告污染青藏高原环境、破坏青藏高原生态的违法行为。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青藏高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各类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依法公开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工作相关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

  正如有网友评论指出,“致敬自然最好就是不打扰自然。”这场本应出现在喧嚣城市的烟花秀,最后会给青藏高原带来何种影响,现在下结论恐怕还为时尚早。在生态环境如此脆弱之地燃放大型烟花,涉事各方究竟经过怎样的事先评估和执行,以及事后监督与善后,公众需要得到一个更令人信服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