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吴清释放了许多重要信息,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梳理的发言要点。
一,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
吴清介绍,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稳中有升,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达到31.6%。吴清还表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资本市场含“科”量上升,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已明显高于银行、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
二,5年上市公司通派发“红包”合计10.6万亿元
吴清介绍,上市公司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明显增强,这5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8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三,坚持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吴清介绍,“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执法震慑进一步增强,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生态进一步净化。
四,“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吴清表示,“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一般性的资产重组数量更多,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产业整合。扎实开展两轮退市制度改革,拓宽多元退出渠道,严格出清“害群之马”“空壳僵尸”,“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五,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吴清表示,“十四五”期间,统筹开放与安全,稳妥有序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十四五”期间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沪深港通、沪伦通、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建立完善境外上市备案制度,出台“惠港五条”,大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六,打好“组合拳”应对外部冲击
吴清表示,坚决维护市场平稳运行。落实“四早”要求,加强全方位监测预警,健全跨市场跨领域跨境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逆周期调节,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同时强化与有关方面的协调联动,支持汇金公司、社保、保险、证券基金和上市公司等发挥内在稳定作用,共同打好“组合拳”,筑牢防波堤防浪堤,有效应对了外部冲击,投资者信心和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七,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
吴清表示,坚持严控增量、稳减存量、严防“爆雷”,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进,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伪私募”等增量风险基本得到遏制。关闭金交所、“伪金交所”成效明显,应关闭的27家金交所已全部取消资质,排查出的上百家“伪金交所”也已经全部得到清理。
八,既“追首恶”,又“惩帮凶”,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
吴清说,一方面,聚焦财务造假等投资者深恶痛绝的违法违规问题,既“追首恶”,也“惩帮凶”,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惩防体系,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比如,就债市财务造假对恒大地产及其审计机构分别开具41.75亿元、3.25亿元的史上最大罚单,对越博动力案第三方配合造假同步追责。另一方面,用好用足法律所赋予手段,依法从严,把“板子”打准打疼。联合最高法印发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不断完善行政、民事、刑事追责体系。五年来,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700件,一批责任人被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
九,“中国资产”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吴清指出,去年926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财政、金融、产业等一揽子大力度、超预期政策扩围增效,包括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等,有力支持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快融合发展,一批现象级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产品相继出圈;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加快落地见效。在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资产”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十,塑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资本市场秩序
吴清表示,要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落实主责主业,坚持依法从严监管,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把该管的管好,同时坚持严而有度、严而有效,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塑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资本市场秩序,促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