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药原药为主业的丰山集团(603810.SH),因与清华大学的一纸合作,稳稳踩中固态电池风口,引发股价强势涨停,股东、高管提前终止减持。

9月18日晚,丰山集团发布一则自愿性披露称,公司近日与清华大学签署了《技术开发合同书》,旨在合作完成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固态锂离子电池用电解质项目的技术开发。固态电池是近期A股市场的热门概念,受此影响,丰山集团股价19日直线拉升迅速封涨停,并一直持续到收盘。

9月21日,该公司公告收到股东顾翠月、董事兼副总裁单永祥、董事兼财务总监吴汉存的《股份减持情况告知函》,上述人员决定提前终止实施6月启动的股份减持计划。

三个月前,丰山集团公告顾翠月、单永祥、吴汉存分别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50万股、31.4万股、16.9万股,合计减持不超98.3万股。减持原因均为个人资金需要。

最新公告显示,8月12日至9月17日期间,股东顾翠月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23.0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4%;公司董事、副总裁单永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31.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19%;公司董事、财务总监吴汉存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6.7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0%。也就是说,除了股东顾翠月,丰山集团的两位高管基本完成了减持计划。

但其蹭上固态电池热度只持续了三天。21日晚,丰山集团同时发布关于签订《技术开发合同书》的补充暨风险提示公告,给市场泼了冷水。

丰山集团称,该协议为双方就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固态锂离子电池用电解质进行课题性开发的合作,合同金额较小。同时,目前合作处于初步研究开发阶段,本次技术开发项目周期至2028年12月31日,后续研发成果及成果的商业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公司2025年业绩不产生影响。目前,公司委托清华大学开发的产品及制备工艺技术指标要求较高,在成本控制、匹配电池能量密度、电导率、实际工作场景需求等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目前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开发进度及结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丰山集团强调,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仍以原药及制剂的生产、研发、销售为主。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丰山全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丰山全诺)的主要产品为钠离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销售不涉及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2025年半年度,丰山全诺营业收入为950.97万元,占公司合并报表营业收入比例较小。

丰山集团做农药起家,但近年来农药行业深陷“产能过剩-价格战-利润萎缩”死亡漩涡。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该公司业绩持续下滑,2023年、2024年更是连续两年亏损。

经营压力下,该公司寻求跨界战略转型,官网资料称,“2022年公司着力打造第二、第三增长曲线,成立控股子公司江苏丰山全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向新能源电子化工产业进军,成立全资子公司湖北丰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向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投资布局。”

8月中旬,丰山集团在投资者交流活动中称,丰山全诺的半固态电池电解液目前正与至少三家客户进入测 试或合作开发阶段。同时,公司积极与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就新型电池、快充电池、半固态等领域进行交流或合作。其中,丰山全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了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水系电解液研究合作、基于纳米结构改进的钠离子电池有机电极材料研究合作,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也在持续推进中。

9月22日开盘后,丰山集团股价大幅高开后迅速跳水,收跌5.05%。有投资者在股吧称:“刚因合作公告进场,转头就被澄清公告套住,这波操作实在晃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