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2025上海科技与期刊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21届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研讨会在上海科学会堂开幕。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在会上分享,自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开始实施至2024年初,中国影响力进入本学科国际排名前5%和前25%的期刊数量,分别增长了5.6倍和1.8倍;29种科技期刊的学科排名进入国际前10%,12种进入前5%,8种进入学科排名前5名。

2025年9月23日,上海科学会堂,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崔晓峰发布《物理领域指数报告》。 市科协供图

吴尚之进一步表示,必须清醒地看到,期刊业发展面临很多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对科技期刊及时捕捉前沿研究、快速传播科研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在致辞中提到,新时期上海科技期刊发展需要完善学术评价导向,回归科学本质价值。科学评价体系是科研期刊发展的指挥棒,直接影响办刊方向与成果选择。当前,学术期刊存在单一量化倾向,亟待我们共同完善,需准确把握期刊功能定位,合理发挥其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助力学术生态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期刊评价体系。

指数是中国自主研发科研机构论文产出评价指数,在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发布已有10年,在此次大会上它首次被应用到物理领域。大会发布了物理学领域期刊的名单,覆盖物理学主要领域的14个子领域,包括综合性期刊《Nature》《Science》,也包括物理学的顶级期刊像《Nature Photonics》,以及中国的19本优秀期刊。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崔晓峰介绍,在这份名单中,赋值大于等于20分的物理学顶级期刊有21本,其中中国有6本。名单上2024年发表论文总量TOP10国家里,中国的发文量最大,发表3.3万余篇论文,比美国还要多1万多篇,但是发表在最高水平的《Nature》《Science》中的论文量,美国居于第一,是中国的2倍。这些数据也说明,中国的物理学研究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

此次大会还进行了2025年上海“科技期刊杰出科技人物”“科技期刊杰出出版人物”“科技期刊优秀青年”的颁证仪式。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表型组学(英文)》主编金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化学学报》主编唐勇入选2025年度“科技期刊杰出科技人物”。

会上,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电信、中国激光杂志社达成合作,将联合共建光学垂直学科大模型,共同推动光学垂直学科的智能化建设。Researching期刊集群与上海交大医工交叉期刊联盟签约,双方将在资源共享、学术交流、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协作,共同探索期刊集群创新合作新范式,为破解复杂科学问题、推动科技创新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