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9月23日,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举行,围绕“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主题,长宁区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成果。
2024年,长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89亿元,是2020年的1.8倍,“十四五”前四年平均增长7.8%;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8.8%……发布会上,长宁区委书记张伟亮出“十四五”成绩单。
作为上海联通长三角、面向海内外的重要门户,长宁区位优势突出、数字特征显著、开放基因鲜明。
23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了上海市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长宁)分平台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东虹桥)和周家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从推进企业出海到供给民生服务,长宁区把握“大虹桥”“数字化”机遇,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民生服务成就居民高品质生活。
企业“线上精准获客”,背后是出海服务平台保障
在企业出海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往往成为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环境、政策法规、文化习俗等差异巨大,企业若缺乏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很容易在决策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遭遇重大风险。

长宁分平台大屏上实时显示运营数据。 澎湃新闻记者 徐亦嘉 图
在上海荟聚中心D栋7楼,一家名为“风格服饰”的企业,虽然拥有出色的产品和出海意愿,但对海外市场的渠道、法规、品牌营销知之甚少。通过长宁分平台的一站式出海解决方案,该企业解决了知识产权、海外渠道、本地化品牌推广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该企业线上渠道建立仅2周,就成功接到一家北欧品牌买家的订单,该客户的品牌定位、设计风格、采购量级与企业此前通过线下展会获取的大牌客户画像高度吻合,实现了“线上精准获客”的开门红。
作为中心城区中建设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企业出海综合服务平台,长宁分平台于今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平台由区商务委联合东虹桥集团、阿里国际站和英格卡集团共同打造,截至目前,平台已服务企业3700家,平台交易额达1.6亿美元。
“我们不仅要将中国商品送到国外,还要把设立在中国的外资企业的商品,输送到全球各地。”长宁区商务委副主任金恺表示,“面对国际需求和中国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平台将进一步夯实企业出海服务,将更多的功能放到平台上。”

长宁区持续推进企业出海总部集聚区建设。 澎湃新闻记者 徐亦嘉 图
长宁区通过积极打造服务平台,一方面旨在持续推进企业出海总部集聚区建设,打造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实体平台;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抢抓大虹桥战略机遇,全力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国家战略。
“十四五”以来,长宁区深入实施“总部增能行动”,累计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2家,各类总部和研发中心累计达153家。
同时,“十四五”前四年,长宁区实现了“十、百、千、万”的亿量级突破。其中,“千亿”指的是目前已经形成的软件信息、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租赁商务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万亿”则来源于“数字”特色——全区电商平台交易总额达1.62万亿元,年均增长17.7%,占全市交易总额的三分之一。
锚定“五宜”目标,编制15分钟美好生活圈
长宁区周家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二楼的智体馆内,86岁的居民王老伯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赛车”方向盘。王老伯住在北新泾,每周一次骑着电动自行车来上“赛车课”已成为他的日常。

王老伯正在上“赛车课” 澎湃新闻记者 徐亦嘉
周家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坐落于长宁区玉屏南路,主要功能区域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总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作为街道建设“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的重点项目,中心于2025年3月完成整体竣工验收,自4月起分层陆续开放。中心以“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枢纽型”为理念,创新建成了“同周”系列,即“同周会客厅、同周学苑、同周书房、同周运动馆”等四大主题空间,通过空间分层集约、功能复合叠加、机制协同联动,致力打造多元一体的温馨港湾。
其中,位于二楼的智体馆是全市首个设有飞行、赛车、滑雪、划船等多个智慧运动项目的社区级智慧体育体验馆。记者看到,不少老年居民正模拟开赛车,与线上玩家同台竞速。
“相比传统体育,其实这里的项目适合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体,它没有特别大的体力消耗,更侧重于技巧和反应能力的锻炼。”上海竞迹科技体育创新互动中心主任张晨介绍,“而且这种集体参与的线上竞速模式,还能促进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社区的凝聚力。”

智体馆内不少老年人体验飞行、赛等智慧运动项目。 澎湃新闻记者 徐亦嘉 图
作为上海唯一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十四五”期间,长宁区进一步锚定“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五宜”目标,编制“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
在宜居方面,通过优化“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体系,让“新市民”留得下、住得安;在宜业方面,优化社区就业创业生态,精心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批社区就业服务站点遍布全区;在宜游方面,兼顾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生态与人文,打造“艺术愚园”“静雅武夷”“人文新华”“漫步番禺”等一批特色街区,新华历史风貌街区、愚园路风貌街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上生新所更是每年吸引200多万游客打卡,成为城市旅游的新地标。
在宜学方面,作为全市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长宁整区域推进经验获教育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在宜养方面,构建功能复合、层次多元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成21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2家老年日间照护机构、85个助餐点、205个老年活动室,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77.5平方米,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