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正当全国人民欢度中秋国庆 " 双节 " 的时候,大洋彼岸约 75 万名联邦雇员也 " 放假 " 了。

只不过,他们并非自愿 " 放假 ",而是因为美国联邦政府 " 关门 " 而被强制 " 休假 "。

美国联邦政府陷入停摆困境。

通常来说,美国财政年度从每年 10 月 1 日开始至次年 9 月 30 日结束。

如果新的财政年度开始前国会没能就预算达成一致,那么美国联邦政府就只能依靠临时拨款法案维持支出,否则便陷入停摆状态。

今年,美国两党围绕财政拨款法案的斗争异常激烈,导致参众两院在 9 月 30 日前未能通过预算法案。

眼见预算法案无法通过,而政府上一财年资金即将耗尽,为了避免联邦政府陷入 " 关门 " 危机,特朗普试图推动国会通过临时拨款法案,为联邦财政 " 续命 "。

9 月 29 日,特朗普在白宫与美国国会众议长约翰逊、参议院共和党领袖图恩、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以及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杰弗里斯进行了紧急会谈。

这次会谈被外界视为在 10 月 1 日凌晨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大限到来之前,两党弥合分歧、达成预算共识的最后机会。

然而,从会谈结果看,两党分歧依旧严重。

会谈结束后,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截了当地表示:" 我认为我们正走向停摆。" 此外,万斯还透露了医保政策是两党一大分歧点。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会谈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

对此,民主党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和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杰弗里斯,也直言民主与共和两党间在医保政策上存在巨大差异,并且展现出绝不后退的立场。

不出所料,9 月 30 日,由共和党提交的临时拨款法案,在参议院投票表决过程中,未能达到通过所需的 60 票,因此,10 月 1 日零时起,美国联邦政府正式进入停摆状态。

" 零和对抗 " 的党争。

美国两党在医保政策、移民与边境安全、对外援助三大核心政策上尖锐对立,是本轮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的直接导火索。

医保政策成为两党交锋的焦点。

民主党将《平价医疗法案》补贴延续视为不可退让的底线,在提出的 1.5 万亿美元临时拨款法案中,专门划拨 3500 亿美元用于永久延长年底即将到期的医保税收抵免,并要求共和党恢复今夏税收法案中削减的近 1 万亿美元医疗补助。

2010 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签署《平价医疗法案(ACA)》。

共和党则坚决反对将医保议题纳入临时拨款,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约翰逊明确表示 " 绝对不可能 " 撤销其标志性税收改革内容,仅同意将医保谈判推迟至年底,并提出增设收入审查、强化防欺诈控制等附加条件,实质是变相削弱医保覆盖范围。

移民与边境安全议题加剧了谈判僵局。

共和党在众议院通过的临时拨款法案中,专门增设 8800 万美元边境安保专项拨款,将其包装为 " 维护国家安全的必需支出 "。万斯公开宣称 " 移民执法是保障本土安全的首要任务 ",试图将边境议题与公共安全绑定以争取保守派支持。

民主党则指责此举以人道和移民政策为筹码进行政治炒作,认为共和党借预算危机推进反移民议程,坚决反对在临时拨款中附加移民政策条款,主张维持现有边境经费规模。

对外援助的战略分歧进一步扩大裂痕。

民主党坚持维持对乌克兰、以色列的年度约 600 亿美元灵活援助,将其视为 " 维护盟友体系的核心投资 "。

而共和党则强调 " 优先解决国内问题 ",要求大幅削减对外援助,甚至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

两党在三大议题上分歧严重,使谈判陷入困境的同时,也彻底打破了以往 " 议题交换 " 的协商传统。

预算制度的结构性缺陷。

如果说党争是停摆的直接诱因,美国预算制度与立法程序的结构性缺陷则是危机频发的根源。

这套自 1976 年确立的制度设计,在政治极化背景下已从 " 分权制衡 " 异化为 " 相互拆台 ",使政府停摆从 " 例外情况 " 演变为 " 常态现象 "。

联邦政府停摆影响多个联邦公共服务。

预算审批制度落后。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统计,美国自 1976 年实施现行预算制度以来,国会仅 4 年按时完成 12 项常规拨款法案的审批,其余年份均依赖临时拨款法案 " 续命 "。

但本轮危机中,连 " 临时救火 " 的共识都已破裂,众议院 9 月 19 日以 217 票对 212 票的微弱优势通过的临时拨款法案,因捆绑保守政策遭参议院否决。

10 月 1 日,两党分别推出的临时拨款法案更是先后被参议院否决,使联邦政府迅速结束停摆状态的计划沦为泡影。

这种对临时拨款的一再否决,标志着美国政府的制度弹性空间愈发被挤压。

否决权滥用。

美国联邦法规规定,任何法案需获得 60 票支持才能终止辩论进入表决,而当前共和党仅掌控参议院 53 席,至少需要 7 名民主党议员倒戈才能达标。

在美国政党极化的背景下,两党为了维护各自党派利益,以对抗代替合作,滥用否决权,阻挠立法通过,60 票支持已经从 " 保护少数派 " 异化为 " 瘫痪立法 " 的工具。

预算与政策捆绑。

预算与政策捆绑的机制性漏洞,使拨款法案成为 " 政策搭车 " 的载体。

美国预算制度未对拨款法案中的附加政策条款作出明确限制,导致两党频繁将本党议题与政策绑定。

本轮停摆危机中,共和党借拨款法案推进边境执法、削减医保政策,民主党借机强加扩大福利开支政策,使得正常的预算谈判脱离 " 保障基本运转 " 的初衷,异化为 " 政策公投 ",进一步拖累政府效率。

CBS 报道称,一旦政府停摆,将给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安全、医疗保险、交通运输等社会各方面带来一系列影响。

打破政治默契的指令。

与以往政府停摆,联邦雇员最多就是在家待业、无薪休假,当联邦政府资金恢复后即可复工不同的是,特朗普政府要打破政治默契,推动永久性裁员。

目前美国高达 37 万亿美元的债务规模,为特朗普推行 " 精简政府 " 提供了借口。上任以来,特朗普不断批判联邦政府 " 冗员冗政 ",大力推行机构精简与人员裁撤。

截至 8 月,特朗普政府已通过 " 自愿离职 " 和裁员等方式裁撤至少 8.4 万联邦雇员,今年共计将裁撤约 30 万人,相当于联邦雇员总人数的八分之一,涉及教育、医疗、环保等多个领域。

在此次预算危机中,特朗普更是发布备忘录,要求各联邦机构为停摆准备 " 永久性裁员计划 "(Reduction In Force,RIF),将以往停摆中的临时休假转化为永久性岗位裁撤。

特朗普之所以打破政治默契,推动联邦政府裁员,不单单是为了应对短期停摆带来的财政压力,更深层的目的是借助停摆危机,永久性裁撤不忠诚于自己的 " 深层政府 ",并进一步收缩政府职能范围,推动美国政府治理模式向特朗普主张的忠诚化和 " 小政府 " 的方向转变。

总的来看,美国政府此次面临的停摆危机,本质上是美国党争加剧、社会撕裂与治理失灵的集中体现。

长期以来,民主党与共和党在政治理念、政策主张上的分歧不断扩大,且逐渐从政策争论演变为纯粹的政治对抗,导致国会决策效率低下,政府治理能力严重受损。

在预算问题上,两党均将自身政治利益置于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之上,相互掣肘、不愿妥协,将临时拨款从 " 应急措施 " 变成 " 常规操作 ",将裁员威胁取代协商对话,美国曾经引以为傲的 " 制衡机制 " 正在沦为效率黑洞,最终将美国政府推向停摆。

当政治算计取代了国家治理,政府拨款不再聚焦民众福祉,而是成为两党争取自身权益、增强权力、打击异己的手段,政府停摆的闹剧就会不断上演,下一次危机的脚步声,或许早已在不远处回响。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